贾谊被贬原因新探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

ID:19541958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_第1页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_第2页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_第3页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_第4页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贾谊被贬原因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贾谊被贬原因新探  [摘要]古今学界普遍认为,贾谊被贬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为庸臣所排挤。事实上,贾谊被贬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不成熟使他提出的“积极多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君民俱欲“清静无为”的客观形势相违背,因此,其言论不为执政者所接受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此外,文章还论述了后人对贾谊被贬原因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词]贾谊;积极多为;清静无为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认为,贾谊被贬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为权贵所排挤。西汉的刘向就持这一观点,《汉书·贾谊传》记载:“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

2、臣所害,甚可悼痛。’”刘向认为,贾谊之才堪比伊、管,但不幸为庸臣所害,故刘向对此深感惋惜。东汉时,也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据《后汉书·崔驷列传》记载,崔驷上书朝廷说:“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摈弃,……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崔寔认为,周勃、灌婴因为嫉贤妒能,故而极力排斥贾谊。李白也持这一观点,他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白居易也认为:“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现、当代的学者们更是如此,任继愈先生在谈到贾谊时说:“他终于被那帮元老旧臣排挤出去,以致悒郁而死。”金春峰先生也说:“贾谊青年奋发,

3、锐意改革,……由是受大臣周勃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贾谊“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可见,贾谊才高遭嫉,为权贵所排挤而被贬,几成定论。  而我们认为,把贾谊被贬的原因简单地归之为才高遭嫉,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那么,他被贬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白居易也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他说:  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  白居易认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故屈原被逐还可以理解,可是汉文帝是一代明君,贾谊却也同样落得被贬的下场,这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在百思不得

4、其解的情况下,白居易只好无奈地将贾谊被贬的原因归结为“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犹差忒”,认为这是由于复杂的人事原因而造成的一种偶然现象。换句话说,对于贾谊被贬,白居易也没有能够找出明确的原因,所以只能对贾谊报以同情。而我们认为,贾谊之所以被贬,是有其明确的主、客观原因的。  我们先看主观原因。贾谊二十几岁就被文帝召为博士,“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诸老先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年少的贾谊竟能一一应对,可见其才华横溢,因此不久就被超迁至太中大夫。自负其才的贾谊急于在政治上建功立业,但他毕竟是一个得志的“少年”,由于年少与阅历

5、较浅的原因,使他在许多方面表现得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社会现状把握不准。《新书·数宁》记载了贾谊多次上书言政事,他说: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惜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大息者六。若其它倍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恐逆意触死罪,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因谀者耳,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夫本末舛逆,首尾横决,国制抢攘,非有纪也,胡可谓治! 

6、 贾谊认为当时的局势犹如置身于底部已经起火的积薪之上,是十分危险的。文中所说的“可为痛哭者”是指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汉朝廷;“可为流涕者”是指匈奴边患和国家无蓄积;“可为长大息者”主要是说当时礼制混乱,君臣无别。贾谊的目光是敏锐的,他看到了社会潜在的危机。他谈的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并非如他所说的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特别是其中礼制混乱的问题,更是如此。  文帝时期是历史上少有的社会安定时期,而贾谊说当时社会危机重重,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贾谊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年少幼稚,看问题不准,使他无意地夸大了社会危机的程度;二是他可能有意地效法先秦纵横

7、家的夸饰文风,夸大事实,耸人听闻,以引起君主的关注,给自己以大展宏图的机会。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先秦纵横家的已经大不一样了。战国时代,战争频仍,各国君主都有一种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感觉,耸人听闻的言论更容易撼动其思想;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国家、君主很多,纵横家们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当他们在某个君主面前无法兜售其术时,他们可以转身去寻找另一个君主,如苏秦即是。而贾谊所面对的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和一个圣明的君主,当他的经过“夸饰”过的言论不被君主接受时,他就别无出路了。  由于贾谊过分夸大了社会危机,使得他的言论很难为文帝全盘接受。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