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

ID:19552398

大小:59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3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_第1页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_第2页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_第3页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_第4页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外形发展的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造型设计的历史和未来迈入2010回顾一百多年来汽车外观造型的变化才发觉汽车已经变了那么多。人们的用车习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以国内目前还不算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例,从刚开始的崇尚实用为主,到如今的崇尚舒适;从完全摒弃两厢车到两厢车大行其道,汽车造型的发展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实际要求。如今再来细细品味汽车造型走过的路程,也别有一番滋味。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的雷诺、标致、雪铁龙、意大利的菲亚特等。这个时期,人们的主要精力在不断改进汽车

2、的机械结构方法。即想办法让汽车行驶起来,速度要快,操纵要稳定。在车身造型方面还没有专门的设计人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沿用马车的型式,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马车型汽车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中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象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早期的箱型汽车以美国的福特T型车最为著名,年产量达到30多万辆,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70%-80%福特T型车(箱型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用户多样化的要求,于1928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

3、通风口和轮罩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用户的欢迎。 随看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使汽车跑得快,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增大功率,二是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小空气阻力。随着车顶高度的降低,前窗玻璃不断变窄,影晌前方的视野,乘员感到十分憋闷。后来放弃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办法,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办法来克服空气的阻力。这样一来,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气缸是一列排开的,因而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型。(39.96KB)随着汽车速度的提

4、高,空气阻力成为汽车前进的最大障碍。显然,箱型汽车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前窗玻璃、车顶、特别是汽车后部都会产生空气涡流的阻力,消耗了汽车的大部分动力。因此,人们开始运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汽车车身的造型,找到了前圆后尖的造型阻力较少这一规律。由保时捷博士设计的德国大众甲壳虫(Beetle),经过自然淘汰而生存下来的甲壳虫的自然美被如实地运用到车身造型上,甲壳虫不但能在地下爬,也能在空中飞,形体阻力很小,保时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的外形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自1949年大批生产后,畅销世界各地,同时以同一车型累计生产超过2000万辆的

5、记录著称于世。从而使“甲壳虫”车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汽车。雪铁龙CV2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中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的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整体,车身两侧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象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福特V8有三盏大灯的1948年德加鱼雷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

6、的背部象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1963年雪铁龙DS19鱼型车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光从背部来看很相近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另外鱼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另外鱼型汽车还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逐渐主产鱼型汽车;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由干鱼型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

7、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一般来讲横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由干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佳横风的吹袭,发生偏离的危险。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扬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因采用鱼型结构而带来的升力问题,人们进行了反复的探索,最后终于找到了楔形造型。也就是让车身前部呈尖形且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可

8、以有效地克服升力问题。1970年雪铁龙SM(契型车)研究楔型的结构可以发现,车身前部呈尖形且向下倾斜,高速行驶时的空气流可在前轮产生向下的压力,防止前轮发飘。车身尾部如同刀切一样平直,可减小车顶以后部分的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