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调研报告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

ID:19568784

大小:6.0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3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_第1页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_第2页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_第3页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_第4页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泠印社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泠印社调研报告摘要西泠印社是我的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但其所在之处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园林。西泠印社所在地形高低起伏,建筑与林木分布在山上山下。本次综合实习,在西冷印社学习颇多。本论文通过老师讲解,查询资料,主要对西泠印社的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文字,照片加分析图进行表达。关键词:西冷印社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一、西泠印社概况①西泠印社顺着孤山原有的地势而建,是优秀的山体庭院。巧妙地在高低起伏的各个空间层次上布置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园林构景元素。②运用了拟对称与轴线偏移的手法。布局轻

2、松,灵活,优秀的山水园林。③采用少有的金石文化为主题。包含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湖山最佳处”之誉。图1西泠0印社平面图图2印社实景照图3山地园林图4轴线偏移图5金石篆刻1、区位分析西泠印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西湖区孤山路3l号,东经120度8分,北纬30度15分,东邻孤山,南至白堤,北邻后孤山路,西近西泠桥。西泠印社依山就势地展开景观序列,组成山下、山中、山顶以及后山四大景区,总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9.77平方米。图6位分析图92.历史沿革先

3、秦时期:金石之风兴起金石之风最早可追朔到先秦时期的碑文,之后魏晋时期又出现帖文。到唐宋时期,金石学已成为时尚潮流,相继出现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等杰出金石学家。1904年:金石鼎盛期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1933年:建设完成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1983年:省级重点杭州市政府拨款资金15万元,请著名古建筑专家对印社景点全面修整,

4、并立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石牌.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七任社长西泠印社”结社百年以来,共有七任社长。“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是近代的金石书画大师。图7印社旧照图8吴昌硕印章图9金石爱好者二.西泠印社总体分析1莲池2柏堂3竹阁4印廊5印人书廊6六一泉7前山石坊8石交亭9仰闲亭10山川雨露图书室12印泉13潜泉14遁庵15环朴精庐16鉴亭17鸿雪径18阿弥陀佛经幢19藓剔亭20丁敬像21汉三石老室22西泠印社23四照阁24闲泉25观乐楼26华严经塔27登

5、石如像28小龙泓洞29缶龛30提襟馆31鹤庐32文泉图10西泠印社鸟瞰图9图11西泠印社剖立面图1.结构分析拟对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柏堂和华严经塔在体量和高度上都属于主体建筑,形成一条轴线。其他建筑沿着轴线布置,不是绝对对称,又有一定的章法,形成拟对称布局。轴线偏移:入口并没有顺着主要轴线方向布置,而是在偏移轴线的一处布置,形成了一条转折的主折线,产生了轴线偏移。拟对称与抽线偏移的手法采用,使得布局显得轻松,不严谨。更加有山水意味。图12结构分析图2.流线分析①可达性多样:西泠印社道路众多,古朴而充满变化,通往一个景点的道路

6、往往有多种选择,结束一个景点之后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前往不同的空间。②创造层次:各景观层次间都是依靠道路来取得联系,且各个空间层次之间都有停留点,可以上下观望,互为借景。③巧用小桥:山顶利用桥这种景观元素引导游览路线,闲泉边的“锦带桥”,是我国最短桥梁。虽然一步即过,却是游览路线上不可或缺的构筑物,还起到了划分水面空间、丰富园中水景的作用。图13流线分析图93、空间序列分析全园顺着山势展开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空间格局也呈现出开敞—郁闭—开敞—郁闭的节奏变化。图14空间序列分析图(1)起段①组成:起段主要包括山脚下的栢堂庭院

7、,由栢堂、竹阁、两边庑廊和外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②障景的应用:栢堂位于西泠印社的中轴线上,是全园入口第一道屏障,起着障景的作用。防止纵向景观的一览无遗,人们只能看到繁茂树木中露出的建筑一角,把握了人们探幽的游览心理,增添了游览的趣味。③总结:起段是全园的起始,四周由建筑和廊围合,总体来说属于内向型布局,空间较为封闭,体现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整个空间序列拉开序幕。(2)承段①组成:承段从栢堂北侧的登山小道开始,包括山川雨露图书室、仰贤亭、宝印山房等建筑,由鸿雪径过渡到凉堂,直至山顶庭院结束。②竖向设计:承段是山体的主要部分,

8、竖向的变化最为剧烈,空间处理精妙。山势陡峭,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而斜向上延伸的鸿雪径使空间序列得以延续。③总结:承段山势陡峭,古木浓荫,空间仍然比较郁闭,空间转承也更为复杂,是连接起段和转段的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转段①组成:转段是全园精华所在——山顶庭园。整个山顶庭院以水面为中心,沿南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