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

ID:1958656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_第1页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_第2页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_第3页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_第4页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作为一个术语,正式出现在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发表于1999年的一篇论文中,这位学者又在2008年出版了专著《身体意识———凝视的哲学与身体美学》。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突出了副标题中的“身体美学”而将之译为《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身体美学由此引起了国内学者的较多关注。但综观国际学术界,真正以“身体美学”作为标题的专著并不多见,王晓华的新著《身体美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王著”)是我所见的首部同类著作。客观地说,王著的书名有点“文

2、不对题”,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研究身体作为审美对象、身体作为审美主体、具身的审美活动等问题的著作,而是“回归身体”或“回到身体”的美学。特别强调的是,他要“在身体的基础上重建一切”,彻底地把美学界定为伊格尔顿所说的“有关身体的话语”(第19页)。甚至提出,美学就是“研究身体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学问”(第一章第三节标题),美学就是“身体美学”(第36页)。这就意味着,王著所说的身体美学已经不是美学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而是整个美学领域的全部———它与其他美学形态诸如艺术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日常生活美学等已经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涵盖

3、关系。这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学术意图。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雄心,王著首先对关键词“身体”进行了重新理解:身体就是从头到脚的整个“全体”,也就是说,身体包括“头颅”。这个近乎常识的出发点推导出了王著所坚持的“身体一元论”:头颅是身体的一部分,头颅里面有大脑,大脑的功能是思维和意识,而思维和意识在哲学史上通常又被称为“心”或“心灵”,心灵的形而上层面则又被称为“精神”或“灵魂”。既然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那么,心灵甚至灵魂也都顺理成章地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以笛卡儿为代表的“身心二元论”只不过是在宗教神学影响下所产生的错误观念;根据生态学家海

4、克尔的有机体一元论可知,只有“身体一元论”。因此,王著提出,通常所说的“我有一个身体”是不准确的表达,因为它一方面隐含着“我还有一个心灵”这句潜台词,另外一方面还隐含身体是由独立于身体的“先验主体”所“拥有”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身体”———除了身体之外,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是。“有”与“是”尽管是一字之差,但其隐含的哲学立场却天壤之别:前者是身心二元论,后者则是王著坚持的身体一元论。正是借助身体一元论,王著回答了“为什么美学必须回归身体”这个关键问题。从进化论、生理学或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身体一元论或许很容易理解,但是,对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西方文化

5、来说,公然否定灵魂存在的观念总会产生震动。因此,即使那些极其重视身体的西方哲学家诸如梅洛庞蒂、舒斯特曼等,都在身心问题上模棱两可。而王著则断然宣称,宇宙间并不存在灵魂,只有身体一元论才能恰当地解释人的生命及其审美活动。这既是对于西方身体哲学的一个大胆突破,又是对西方灵魂形而上学的一次批判,其学术勇气颇为可嘉。在提出并解释“为什么美学必须回归身体”这个问题之后,王著以身体主体论作为立足点,用五章篇幅依次讨论了审美的发生、审美的过程、审美的二重性、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等五个问题。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第五章对于自然审美的讨论。众所周知,自然审美(近似于通常说的

6、“自然美”)问题是美学理论的难题,甚至是一种美学理论学术水准的“试金石”:衡量一个美学系统的理论价值及其成熟程度,首先应该看它能否适当地解释自然审美问题。王著从追溯身体与自然的关系入手,从审美史的角度审视了“轻视身体”与“低估自然”两个不同问题的内在关联,然后从论述“重身与体物”的关系入手,相当充分地论述了“自然审美的可能性”问题。其最精彩的地方是借鉴生态学思想,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munism)理解为“共同体主义”(第218页)。“共同体”(munity)又称“群落”,是生态学的关键词,美国学者利奥波德甚至将生态

7、学称为“研究共同体的科学”。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体之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成员;人和其他物种之间的边界并不那么清晰,并非只有人才是主体,万物也都是主体;共同体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传统哲学所说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主体—主体”的关系,即“主体间性”关系。人以自己的身体构建自己的世界,万物也都以自己的身体构建各自的世界。比如,一朵花,也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生态学所说的“生境”(habitat)。对于花的欣赏,就不是传统审美理论所重视的欣赏花的优美形状、艳丽色彩、芬芳气味等,而是“进入花的世界”,“以花

8、的身份去生活”;此时的花不再是物,“而是与我进行呼唤响应的主体”(第122页)。这些论述明显超越了传统的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