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

ID:19594199

大小:372.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0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_第1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_第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_第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_第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了解学前儿童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获得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顺序。2.理解学前儿童性别差异表现及性别差异形成原因。3.了解皮亚杰、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结构理论,熟悉学前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4.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作用及特点。5.熟悉学前儿童亲社会性行为、反社会行为的内容及特点。本章目录第一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的解释是:“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

2、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一)性别同一性的获得1、性别同一性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即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2、学前儿童的性别同一性出现的时间是1.5~2岁。3、性别同一性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性别角色刻板化”(二)性别稳定性的获得1、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人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2、一般在儿童3~4岁左右获得。3、性别稳定性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学前儿童对同性榜样的模仿。(三)性别恒常性的获得1、性别恒常性指一个人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儿童对其性别始终保持不变的认识。2、学前儿童一般在6、

3、7岁获得性别恒常性。3、对性别稳定性和恒常性的理解水平不仅限制学前儿童性别化行为的灵活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同伴的选择。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一)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1.玩具偏好的差异(1)男女儿童对玩具有着不同的偏好,这是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表现之一。(2)男女儿童都偏爱适合自己性别的玩具,但随年龄的增长,男孩对适合其性别的玩具的偏爱更为明显,而女孩对玩具的偏爱程度变化不大。2.游戏和玩伴选择的差异(1)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会选择同性别的游戏伙伴。(2)学前儿童的游戏与玩伴的选择,对于他们相应性别行为的表现起着引发和保持作用。3.抚育性方面的差

4、异(1)从总体上说,女孩对婴儿的反应性高于男孩。(2)但是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1.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理论由莫尼等人提出,认为人出生之前的生理发展以及这种生理因素(性激素)对儿童性别化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途径是对成人的模仿,尤其是对父母和老师行为的模仿。3.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1)性别角色的认知发展理论源于科尔伯格的观点,他认为儿童性别的社会化必须建立在性别角色认同的基础上。(2)性别图式理论强调环境压力和儿童的认知共同塑造了性别角色发展。关于性别角色认同形成的理论,我们应当整

5、合各家观点,综合考虑生物性因素、社会学习过程、认知发展和性别图式在性别角色认同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一、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结构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学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识,包括学前儿童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学前儿童道德判断或评价能力的发展。(一)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1、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1)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以自我为中心。(2)行动容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2、

6、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1)单方面地尊重权威。(2)对行为的判断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3)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4)赞成来历的惩罚。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1)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发展也进入具体运算阶段。(2)道德认知达到了“自律”程度,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O~9岁)儿童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者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1)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岁)儿童为

7、了满足社会的期望和要求,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1)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2)第四阶段:法律互为秩序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达到这一水平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1)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2)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二、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一)道德概念道德概念是学前儿童对社会道德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有以下特点:1.具体形象性学前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总是和具体的事物或行为联系在一起。2.表面性3.片面性、笼统化和简单化(二)道德判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