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

ID:19616431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1页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2页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3页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4页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向阳:2012年广东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文科综合(历史)高考分析与备考建议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张向阳2012年是广东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方案的第三年,其中历史科的试题延续了近年形成的高考命题风格,维持了命题思路的稳定性,控制了恰当的难易度,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重点的广东命题特色。一、试题命制的总体情况1.维持结构和题型的稳定本年度历史试题的基本结构维持稳定。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总共12道题目,每道题目4分,共计48分。主观题有2道题目,第38题25分,第39题27分,共计52分。历史科试题总计为100分

2、。题型、题量和赋分值与往年完全一致。现在高考命制的历史选择题一般都附有材料,有的在题干(如今年卷的第13、14、16、18、19、20、22、23题),有的在选项(如第12、17题),而有的以附图、表的形式出现(如第15题),今年只有一道未附材料(第21题)。2009年,历史单科考试最后一年,没有出现组合式选择题。直到今年组合式又再次出现(第23题),这表明该类选择题仍具有特殊的检测价值。本年度的历史选择题,呈现的材料十分简洁明了,学生作答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审题,并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今

3、年的历史非选择题仍是两道材料解析题,使用了比政治、地理两科试题都更为简约的材料,且文字通俗易懂,使考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作答。例如,第38题展示了三则材料,总共不到300字;第39题引用了两则材料,也控制在400字以内。往年历史试题呈现的材料字数较多,且部分材料为文言文,这在增加了阅读量和解读难度的同时,无疑减少了考生答题思考的时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2.强化历史学科能力考察本年考题有以下一些新的变化,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预留了较大的空间。总体而言,与往年相比:一是使用

4、了较为简约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学生作答时的文字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答题思考的时间,进一步体现了“历史思维”这一学科能力的核心价值。二是今年历史题没有出现“学习情境”,主要使用了“研究情境”、“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出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些贴近实用的学习策略。三是考题与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小见大,突出了适合高中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四是设计了具有选择性、开放性作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检测了考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上述的新变化,从其中一些题目的设计可见端倪。例如,第12题,设计了

5、某学者的“研究情境”,就中国古代“牛耕的出现”提出了与课本“春秋”说不同的“商代”说,需要考生对题目选项呈现的证据进行“最有利”的判断。再如,第38题引用的材料三,既不是史学家的发现,也不是在历史学习中的发现,而是一位美国财经记者在自家生活中的发现。材料源于当代生活,并将大洋彼岸的中美两国连接起来。题目的设问将这一日常生活的发现,转化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另如,第39题设问(4),需要考生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题目基于两则材料对“科学”

6、、“民主”概念演进的示例,进而需要学生选一个当代应用广泛的词语作历史分析。7历史高考题为何侧重于学科能力的考查呢?第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一个历史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在高考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实际就是对历史学习能力的检测。第二,鉴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到底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在有限的十多道考题的作答中是难以衡量的。然而,历史理解和思考水平的高低,却可以通过学科能力考查得出合理的评定。二、答题要求和作答分析1.选择题分析对学生

7、的答题要求而言,历史选择题可以简单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题目,其特点是:①设问为引出史实;②适用于考察基础知识;③答案是相对封闭的“唯一选项”。第二类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题目,其特点是:①设问为激发思考;②适用于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③答案是相对开放的“最佳”选项。通常,考生对于第一类题目作答均较为理想,只需根据基础知识判断四个选项的“对”或“错”即可;但会感到第二类题目作答稍难,因为判断“最佳”,需要以一定的历史学科方法和观点为依托,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往往会作答失误。广

8、东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方案三年以来,每年两类历史选择题的比例大致接近。从2010年至2012年,第一类分别为4道、6道、5道;第二类分别为8道、6道、7道。因每道选择题的赋分值为4分,第二类选择题作答难度较大,在历史题中所占比例都在半数以上,考生如果对此把握不当会严重失分。今年选择题两大类的分布如下:以事实为基础的选择题13、16、17、19、21以思维为基础的选择题12、14、15、18、20、22、23实际上,两类题目考生使用的基本答题技巧都是排除筛选法。第一类,排除“错”项,选择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