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

ID:19637868

大小:5.01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0-04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_第1页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_第2页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_第3页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_第4页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后的亚低温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肺复苏后亚低温 的实施及预后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唐殿成主要内容1、亚低温概念及实验研究2、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3、亚低温的实施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监测及预后低温治疗的历史低温治疗的起源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直到1937年,Fay将一名女患者的体温控制至32℃并维持24小时以期延缓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这是医学史上有记载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低温治疗20世纪50年代,人们将深低温27℃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20世纪70年代,国外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20世纪50~60年代,全世界几十家医院对100多例重型颅脑伤(GCS6-8)病人采用30~3

2、4℃低温治疗。核心温度划分目前,国际上将核心温度划分为轻度低温35~33℃中度低温32~28℃深度低温27~17℃超深低温16~4℃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江基尧教授于1993年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上发表文章,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同行和新闻界所广泛引用。亚低温的概念及由来90年代,中国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并能显著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而无严重并发症。该技术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常

3、规治疗。中国厉害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1观察结扎大鼠4条脑血管20min的造成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温度影响。结果:正常脑温(37℃)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死亡;30-34℃低温治疗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完全正常。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美国迈阿密大学观察脑缺血模型2他们又结扎双侧颈动脉10分钟,伴全身低血压6.6kpa鼠脑缺血模型,用30-34度低温治疗观察缺血后5min、30min脑组织病理损害,结果发现:在脑缺血后5min开始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无任何病理损害,在脑缺血30mi

4、n开始低温治疗的大脑半球纹状体和海马区神经元全部变性坏死。结果证明:脑缺血后低温治疗越早越好。亚低温与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在动物心搏骤停12.5min后心搏复苏过程中给予30-34度亚低温及15度超深低温治疗。30-34度低温对心搏骤停复苏动物脑组织神经元和神经功能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5度超深低温治疗反而加重脑组织神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亚低温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2003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2005年、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因室颤导致心跳鄹停复苏后昏迷患者,应给32-34度亚低温治疗,持续12-24小时。心跳鄹停后最初5分钟,亚低温治疗

5、应与心外按压同时进行。2002年,2篇标志性文章的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跳骤停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损害。1.BernardSA,MorleyPT,HoekTL,etal:Treatentofcomatosesurvivorsfrom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withinducedhypothermia.NEnglJMed2002;346:557–5632.TheHypothermiaafterCardiacArrestStudyGroup:Mildhypothermiatoimprovetheneurologicaloutcome

6、aftercardiacarrest.NEnglJMed2002;346:549–556亚低温与实验性颅脑损伤江基尧1991年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34℃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10cm20g600g*cm1000g*cm200g*cm轻中重亚低温与实验性颅脑损伤-伤前30-34℃低温治疗或伤后5min、15min、30min开始低温30-34℃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动物,观察结果:1正常脑温颅脑损伤动物死亡率为37.5%;230-34℃低温颅脑损伤动物死亡率为9.1%3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伤前低温处理组及伤后5min组神经恢复最显著;15min次

7、之、30min最差。亚低温越早越好亚低温与实验性颅高压美国匹兹堡大学观察31-35℃低温对实验性颅高压动物模型伤后继发性颅高压的影响。他们采用硬膜外气囊加压法使颅内压升高至8.1kpa。颅内压升高后15min开始降温治疗,降至31℃,维持5h;再复温至35℃,维持60h。发现31℃低温治疗能完全有效防止继发性颅高压,且能明显减轻颅高压造成脑病理损害。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和颅高压患者 神经愈后的临床研究高温与脑神经功能高温增加脑梗范围高温增加脑缺血动物死亡率。江基尧对脑损伤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低于39度的重型颅脑损伤和脑疝病人死亡率为47.1%,高于39度的病人死亡率为7

8、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