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

ID:19656514

大小:43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04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_第1页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_第2页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_第3页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_第4页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肌性斜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推拿组概述解剖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其他疗法注意事项小结概述 定义:小儿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解剖胸锁乳突肌:起于耳后乳突,向前下方止于胸锁关节处。(止点有两个即胸骨头和锁骨头附着点)作用: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向前倾、颜面上仰,一侧收缩可使头向收缩侧倾斜、颜面转向对侧。病因病理病因不清,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1、创伤学说:与分娩时臀位产或使用产钳等因素有关。2、分娩损伤: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

2、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3、子宫内压力学说:胎儿在子宫内的头颈部位置异常造成胸锁乳突肌缺血所引起。病理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所代替.电镜检查证实为肌肉退行性变,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增加,这种变化系肌肉被非特异性纤维组织所替代的结果。临床表现小儿头斜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可看到一个椭圆形或梭形包块,无红肿热痛,6个月内包块多自行消失。也可胸锁乳突肌挛缩逐渐加重。头面部继发性畸形加重,患侧面部缩小,两眼不在同一平面,下颌

3、向患侧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检查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可扪及一个椭圆形或梭形包块,基底不固定,可活动,质地较硬。后期胸锁乳突肌挛缩可逐渐加重,头面部继发性畸形加重,患侧面部缩小,两眼不在同一平面,健侧后枕部扁平,下颌向患侧转动受限,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无异常。鉴别诊断先天性颈椎畸形(骨性斜颈): 颈部短而粗,活动度减小,X片见有颈椎半椎体、颈椎融合等。颈椎环枢椎半脱位:多为3~5岁儿童,咽部炎症后引起颈椎周围软组织充血,突然出现头颈部偏斜,活动受限,项肌紧张。颈椎开口正侧位片可见颈

4、环枢椎半脱位。眼科疾病(视性斜颈):患儿由于一侧近视,另一侧远视,可出现头颈部向一侧倾斜。但胸锁乳突肌无挛缩,头颈部旋转无受限。其它:颈部椎间盘病变、脊髓空间症、一侧胸锁乳突肌缺如等均可引起头颈部倾斜。治疗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局部为主治法:1、患儿仰卧,医者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2、拿患侧胸锁乳突肌。3、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医者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反复进行数次。医者两手扶住两面颊,使患儿面部向健侧旋转数次并拔伸颈部。4、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治疗演示附其他疗法:多采用的手术方法常采用的手术方

5、法有:(1)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切断松解术: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并切除2厘米长的肌肉断端,也可进一步松解并切断该肌乳突头。(2)胸锁乳突肌Z形延长术:在锁骨上方横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然后将胸骨端做Z字成形术。病人术后颈部外形美观。注意事项:1、父母在家中行患儿颈部被动牵拉活动,头部先向健侧牵动,然后下颌转向患侧,每个动作缓慢进行,每天做颈部被动活动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2、哺乳时患侧应固定在母亲胸前,使患侧得到牵拉。逗引婴儿时,站在患侧一边也能起到牵拉胸锁乳突肌的作用。3、保守治疗无

6、效或未经治疗的1岁以上患儿,建议手术矫正畸形。手术最佳年龄为1~5岁。而手法治疗越早越好。小结:本节讲述了小儿肌性斜颈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要求掌握诊断和治疗,了解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思考题: 1、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表现有那些?2、怎样用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家长怎样配合进行活动锻炼?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