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

ID:19656792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4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_第1页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_第2页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_第3页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_第4页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本文全面检索、分析前人对颜师古《汉书注》的众多研究著述,分音系、声训、文字训诂和整体研究四部分进行详尽的综论,肯定已有的成绩,指出材料基础研究严重不足所导致的弊病,强调这类音义研究必须仔细辨析同质与异质材料,必须音义互联,并将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穷尽性研究。  关键词:颜师古;汉书;:本文全面检索、分析前人对颜师古《汉书注》的众多研究著述,分音系、声训、文字训诂和整体研究四部分进行详尽的综论,肯定已有的成绩,指出材料基础研究严重不足所导致的弊病,强调这类音义研究必须仔细辨析同质与异质材料,必须音义互联,并将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穷

2、尽性研究。  关键词:颜师古;汉书;定的诸家音切六种音读材料,去重复得音切3046条,与《切韵》《广韵》比较,用系联法作补证,得41声类: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庄初崇生,章昌船书常,见溪群疑,晓匣影喻三喻四,来日。  马重奇《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1990),声类考:轻重唇混用、澄定混用、娘泥日混用、精系(组)与庄系(组)混用、从邪混用、神禅混用、崇禅混用、以定澄混用、晓匣于以影混用;韵类考:支脂之微混用、皆灰咍混用、霁泰怪对代夬废混用、歌戈麻混用、鱼虞模混用、尤侯混用、萧宵混用、庚耕清青混用、盐添混用、盐衔混用、覃谈混

3、用、凡严混用、狎合混用、真臻殷混用、质物迄混用、寒桓混用、桓仙混用、元仙混用、先仙混用。若依此结论看,颜师古音就不成系统了,如声母“晓匣于以影混用、以定澄混用”,就意味着“定、澄、晓、匣、于、以、影”7母和合为一个声类;韵类如“霁、泰、怪、对、代、夬、废”7韵合一个韵类、“寒、桓、仙、元、仙、先”5韵合为一个韵类等,匪夷所思。于是有任福禄撰写《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齿音喉音反切声类》(1993)、《颜师古〈汉书注〉舌音反切声类研究》(1993)、《颜师古〈汉书注〉喉音反切声类再研究》(1994)三文予以驳正。如任文经详尽举证分析,认为“马文用以证明颜注唇音

4、轻重唇音(除明微外)不分的论据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因而其结论是不合颜氏音切实际的。”又“以定澄混用、晓匣于以影混用”,“马先生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汉书注》喉音反切的实际,是值得商榷的。”那么,马氏的问题在哪里呢?一是把颜注的“正音”与所引众多“又音”、“合韵”放在同一个平面来论“混用”,二是把《广韵》《集韵》等韵书的反切与颜注各类反切放到同一个平面来论“混用”,于是声、韵都混为一团了。如“莹,《广韵》永兵;《汉书注》音荥,又音乌瞑”,马氏据永(于母)、荥(匣母)、乌(影母)就判定“匣于影混用”;又“磅,《广韵》披庚,《汉书注》普萌;浈,《广韵》陟盈,《汉

5、书注》丈庚;莹,《广韵》永兵,《汉书注》乌瞑”,马氏据庚兵(庚韵)、萌(耕韵)、盈(清韵)、瞑(青韵)就判定“庚耕清青混用”。而“易,《广韵》以豉;《汉书注》以豉,弋赤”的平(豉脂韵)入(赤质韵)两读是别义异读,字同音异词义有别,不是韵部混用或通转问题。故任福禄批评马氏“没充分重视颜氏以音别义这个重要条例”,是很中肯的。  谢纪锋《〈汉书〉颜氏反切声类系统研究》(1990),用中华书局标点排印本统计颜师古《汉书注》共有反切5846例,只取正音不取又音,去重复得2526例,整理而得反切上字185个,对比《切韵》反切上字和三十六字母,系联得颜氏40声母:帮滂

6、並明,非敷奉,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庄初崇生,照穿神审禅,见溪群疑,晓匣影喻四喻三,来日。认为“颜氏反切中的40声类,可以代表初唐语音的40声类,这与清陈澧《切韵考》的结果若合符节”,所以“陈澧的40声类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初唐颜氏反切声母系统,就是他40声类的有力佐证。”另外,从颜氏所引前人反切可证明《切韵》的反切多是“从南北朝以前的旧反切中拣选出来的”,“成书于《切韵》之前的《经典释文》所辑反切、《汉书注》颜氏所引诸家反切,与《切韵》反切用字相同例甚多,这正是《切韵》承袭旧反切的明证。”又谢纪锋《〈汉书〉颜氏反切韵母系统的特点》(1992)

7、,统计颜师古《汉书注》共有音切7263例(不计又音),其中:反切5846例,去重复得2526例;直音2417例,去重复得1376例。系统研究这3892例音切,以为在韵类上与《切韵》音系有8点不同:1)真臻韵系无别,2)支脂之微韵系混淆,3)去声至祭混淆、怪夬混淆,4)真欣韵系混淆,5)元先仙韵系混淆,6)庚耕清青韵系混淆,7)覃谈韵系混淆、咸衔韵系混淆、盐添韵系混淆,8)支脂真仙宵等韵系的重纽无别,即“颜氏音系中重纽音切混用,并不存在对立的现象。”也就是说,《切韵》音系上述8点区别在初唐颜氏音系的实际中是不能实践的。谢文认为,《汉书注》的音切是实践性的,

8、是颜氏语音系统的具体体现,代表了初唐通语和规范读音,而且颜师古与其对《切韵》多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