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

ID:25709288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2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_第1页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_第2页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_第3页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_第4页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语言文学: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是由为您精心收集,希望这篇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论文可以给您带来帮助,以下是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探析的正文:摘要:文章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训诂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经过细致研究,认为“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关键词: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某字《汉书注》是颜师古的学术代表作,堪称注《汉书》的划时代、集大成的典范之作,为后人阅读《汉书》扫除了各方面的障

2、碍。《汉书注》在训诂、校勘及考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颜师古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抉择按断,兼下己意,而对于无法下确定结论的,便多存异说,为之兼容并存。在训诂方面,颜师古非常重视注音规范,讲求雅正,以音求义,解决了难字的音读及义训。术语是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内涵和外延确定的术语,科学的抽象思维便难以进行。术语标志着某种现象已被从本质上概括体现出来,也标志着许多与之近似的现象已被区分出来。科学术语的确立与科学原理的总结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全面研究《汉书》颜师古注训诂术语有助于我们了解有唐一代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唐代语言面貌提供帮助,为进一步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术语学

3、和科学的汉语史、训诂学史提供经过论证的术语、语料。本文主要分析术语“某,亦某字”的使用情况。“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说明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有时也可以表注音,说明同源词等。“某,亦某字。这一术语也是用来表通用字的。”某,亦某字”这一术语共使用32次(不计重复)。一、用“某,亦某字”表异体字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在《汉书注>中,用“某,亦某字”表异体字共有12次。占使用总数的37.5%。例如:(1)《汉书·五行

4、志第七下之上》:“温而风则生螟媵,有裸虫之孽。”颜师古注:“裸亦赢字也,从衣果声。”《说文·衣部》:“赢,袒也。从衣,赢声。裸,或从果。”段玉裁注:“俗作赢。”《广韵·果韵》:“裸,赤体。”《广韵·果韵》:“赢,同裸。”《吕氏春秋·观表》:“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太玄·玄》:“类为其裸。”范望注:“裸,为无鳞甲毛羽,人为之长也。”《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王逸注:“赢,一作裸。”洪兴祖补注:“赢,赤体也。”“裸”和“赢”为一对异体字,义为“赤体”。(2)《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于是信孰视,俛出跨下。”颜师古注:“侥亦俯字

5、。”《说文·页部》:“俯,低头也。从页,逃省。太史卜书俯仰字如此。杨雄曰:‘人面俯。’俛,俯或从人、免。”段玉裁注:“《匡谬正俗》引张揖《古今字诂》云:‘俯,今之倪俯也。’盖俛字本从免。俯则由音误而制。”《广韵·虞韵》:“俯,《汉书》又作侥。”《周礼·考工记·矢人》:“前弱则倪,后弱则翔。”郑玄注:“倪,低也。”《左传·成公二年》:“韩厥倪,定其右。”杜预注:“倪,俯也。”《玉篇·人部》:“俯,谓下首也。”《字汇·人部》:“俯,倪也,又曲也。”“倪”和“俯”为一对异体字,义为“俯身,低头”。(3)《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颜师古注:“啖谓使食之,

6、音徒滥反。啖亦啖字耳。此义与《高纪》‘啖以利’同。”《说文·口部》:“啖,噍啖也,一曰瞰。”《广雅·释诂二》:“啖,食也。”《说文·口部》:“啖,食也。从口,自声。读与含同。”《广韵·敢韵》:“瞰,瞰食。或作啖。”《广韵·敢韵》:“啖,上同。”《广韵·敢韵》:“啖,亦同。”《集韵·肱韵》:“啖,或作啖。”《国语·晋语二》:“主孟啖我,我教兹暇豫事君。”韦昭注:“啖,啖也。”由“吃”义引申为“利诱”。“啖”和“啖”为一对异体字,义为“吃”。二、用“某,亦某字”表假借关系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

7、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汉书注》中,用“某,亦某字”表两个字的假借关系,这类共7次,占使用总数的21.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