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

ID:19667356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4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1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2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3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4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5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6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7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8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9页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_第10页
资源描述:

《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统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顾炎武通过对“道统论”的重新发掘,并结合经典文献,赋予了“道统论”学说新的内涵。顾炎武把其分为“先王之道”、“圣人之道”和“六经之道”三个层次来进行诠释,顾炎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且对后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顾炎武;道;道统论  梁启超曾说:“大抵清代经学之祖推炎武”,又评价其有“‘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个人”1。顾炎武学术成就被学界广泛肯定更多在考据、经世方面,而对于他学术中蕴含的义理阐述

2、较少。顾炎武在讲考据的同时也在讲义理,尤其对先秦儒家经常阐述的“道”多有发挥,在宋儒“道统论”的基础上,更是建立了自己的“道统”学术思想。  一、中国古代“道统论”的形成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先秦诸子到清朝晚期,很多学派和学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2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儒家学派对道也有自己的解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3,“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

3、道曰仁与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4。郑玄注:“道,多才艺者。”4  在继承先秦儒家学派对道的论述的基础上,后世的儒家学者逐渐构建了“道统”体系。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5  继承孟子的思想,韩愈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

4、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6后来朱熹说:“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继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颜氏、曾氏而得其宗。及曾氏之在传,而复得孔子之孙子思……自是而又在传以得孟氏。”7至此“道统论”体系最终完成,并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8。  二、顾炎武对“道统论”的诠释  顾炎武总的学术思想根源是来自先秦儒家

5、典籍,他着重从先秦儒家经典的角度对“道”和“道统论”进行了重新解释。  (一)提倡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是古代儒家典籍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9《孟子》中也有“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可见“先王之道”是上古先王综合运用礼、乐、仁义、孝悌等原则来治理国家方法,以求达到政通人和的目的。董仲舒说:“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10虽然这种美好制度多少有些幻想色彩,但此后的帝王多把实现“先王之道”作为目标,即“

6、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  顾炎武提出只有恢复“先王之道”,才能扭转明末政治昏暗,群臣的互相倾轧以及社会混乱的景象。而由谁来推行“先王之道”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顾炎武认为儒者和生员应该负起责任。他说:“国家之所以设生员者何哉,盖以收天下之才俊子弟,养之于庠序之中,使之成德达材明先王之道,通当世之务,出为公卿大夫,与天子分猷共治者也。”11  但是现在儒者们却沉浸于科举之中没有起到推行“先王之道”之责,所以顾炎武首先认为应该改革科举制度。顾炎武对科举有较深的认识。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先后在科举考试上白白浪

7、费了十四年的光阴12。他看到了当时学人不求学问,只求功名的现象。他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面对这种“孔孟之道”不行的世风,顾炎武发出了“废天下之生员而政府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统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顾炎武通过对“道统论”的重新发掘,并结合经典文献,赋予了“道统论”学说新的内涵。顾炎武把其分为“先王之道”、“圣人之道”和“六经之道”三个层次来进行诠释,顾炎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且对后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顾炎武;道;道统论  梁启超曾说:“大

8、抵清代经学之祖推炎武”,又评价其有“‘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个人”1。顾炎武学术成就被学界广泛肯定更多在考据、经世方面,而对于他学术中蕴含的义理阐述较少。顾炎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