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

ID:1967013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4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_第1页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_第2页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_第3页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_第4页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妇产 儿科 实用基础知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妊高症降压首选:肼屈嗪2.前置胎盘最特征的临床表现: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禁止肛门指检)3.胎头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对角径4.预防和控制子痫的首选药物是:硫酸镁5.胎盘早剥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伴有腹痛的子宫出血6.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风湿性心脏病7.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型首选:缩宫素静滴(高张型首选哌替啶)8.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选在第一产程中注射:哌替啶9.胎盘与宫壁界限不清首先考虑:胎盘植入10.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局部特征:宫颈糜烂11.宫颈癌最早症状:接触性出血12.筛选宫颈癌最有效

2、方法: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13.子宫肌瘤继发贫血最常见于:粘膜下子宫肌瘤(最易发生阴道多量出血及肌瘤坏死)14.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是:腹腔镜检查15.最常见的功血:无排卵型功血16.固定宫颈位置最重要的韧带是:主韧带17.HCG于妊娠时间分泌达高峰的时间是:8~10周18.习惯性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颈内口松弛19.胎盘早剥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IC20.死亡率居妇科癌症首位的是:卵巢肿瘤21.蒂扭转最易发生于:浆膜下子宫肌瘤22.侵润性葡萄胎转移转移灶最长转移到:肺23.确诊前置胎盘首选:B超检查可见胎盘

3、覆盖宫颈内口24.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最常见的途径为:子宫颈管粘膜的静脉25.粘膜下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26.卵巢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累及邻近器官及腹腔种植27.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是:肺、阴道、脑、肝28.功能性月经失调促进排卵的最好方法是:氯米芬治疗29.最简单而可靠的子宫性闭经诊断方法是:雌孕激素序贯试验30.肌瘤变性中,最常见的是玻璃样变31.恶性程度最高的子宫内膜癌是:鳞腺癌32.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宫颈移行带33.早孕反应:妇女停经后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食欲缺乏喜食酸物

4、恶心晨起呕吐等34.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除称恶露(血性、浆液、白色)35.子痫前期处理:治疗原则为休息解痉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适时终止妊娠。(解痉:硫酸镁镇静:地西泮降压:肼苯哒嗪扩容:血清蛋白、全血利尿:甘露醇)36.子痫处理原则:控制抽搐纠正缺氧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37.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者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处理原则:抑宫缩止出血纠贫血防感染)38.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

5、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39.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及酸中毒而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病理现象40.产褥感染:分娩时或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41.子宫肌瘤分类:1肌壁间肌瘤2浆膜下肌瘤3黏膜下肌瘤42.葡萄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终于绒毛变成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之间有细蒂相连称串形如葡萄4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在病变部位形成紫褐色半点或小泡甚至发展成大小不等的紫蓝色结节或包块44.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

6、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检查级生殖器官检查均未发现明星的器质性疾病45.月经: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46.产后2小时处理:在产房观察产妇情况后协助产妇首次哺乳定时测量血压脉搏观察阴儿科一,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

7、单到复杂。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

8、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