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

ID:19685785

大小:9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5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六 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Ⅰ 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探究题的总体要求一、牢牢掌握探究的两个原则1.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2.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

2、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二、掌握探究题的总体要求(2015·四川)《太湖碎锦》(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

4、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略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要理解所给语句的含意,“远眺”时一览无余,可得总体、宏观之美,又能略去无数瑕疵,朦胧之中富有诗意。“近观不如远眺”即为此意。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看法,就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不能脱离文本。精要点拨解答探究性题目要展示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要显示出探究的意趣。(1)12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

5、,切不可对文本只做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误解文意的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效果应当得到尊重。(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弄清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3)选择探究切入角度,善于进行

6、层面切割。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是深层探究,还是广度探究。这些,既要从题干中“读”出来,又要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切入角度。特别要学会根据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章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善于有序呈现结果。首先要应题,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有序地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角度与层面应属两个不同的纬度,当它们彼此不交叉时,可以分别表述。不管哪个“角度”和“层面”,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

7、深这样有序地排列,且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尽可能地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做提示,以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层次井然。Ⅱ 熟悉高考常见探究题型,把握探究角度和方法一、探究文本意蕴题(一)探究重要句子意蕴题(2015·江苏)《比邻而居》(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

8、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而使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精要点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