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ID:19686722

大小:715.46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5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慨叹、玄虚、渺茫”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会区别驳论文中对方错误论点和作者的论点。2.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3.体会本文尖锐犀利,带有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增强民族自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2、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

2、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是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国,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将这些引以为豪。然而,在1934年,“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在当时的情形下,有人散布出对抗日前途悲观的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当时的鲁迅先生愤然而起,写文章进行批驳,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与鲁迅先生一起感受民族自信力。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2.知识链接驳论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

4、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渺茫(miǎo)  脊梁( jǐ ) 诓骗( kuāng )慨叹(kǎi)佛教(fó)笼子(lóng)仿佛(fú)笼罩(lǒng)(2)词语释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省悟: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舍身求法: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光耀:文中指光辉,光大。也可以指光辉照耀(多用比喻)。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

5、续不断。摧残:(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本文批驳了什么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答案示例: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结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二部分(第3~8段)

6、:反驳对方的论点。第一层(第3~5段):直接反驳。第二层(第6~8段):间接反驳。第三部分(第9段):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二)研读分析你认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答案示例:在国家困难当头的情况下,强调民族自信力,唤起民族自豪感,是当时思想战线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鲁迅先生心怀民族、国家,所以要批驳错误的观点,鼓舞民族自尊心。四、课堂小结从今天学习的这个部分,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作者提出的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呢?通过下节课的学习,大家会知道答案。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

7、节课,我们知道鲁迅先生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驳斥该论点的。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作者是怎样直接批驳敌人错误论点的?答案示例: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它们不能证明论点。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因此现在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驳。(2)作者是怎样间接批驳敌人错误论点的?答案示例: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