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件 1

土壤学课件 1

ID:19697321

大小:1.15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05

土壤学课件 1_第1页
土壤学课件 1_第2页
土壤学课件 1_第3页
土壤学课件 1_第4页
土壤学课件 1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学课件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壤学主讲教师:蒲玉琳SoilScience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主要参考教材:黄昌勇,徐建明主编(3版).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林大仪主编.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孙向阳主编.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四川省农牧厅土壤普查办公室.四川土壤.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黄巧云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采用教材:相关期刊: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土壤肥料等学习网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http://www.issas.ac.cn/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4学时)第三章土壤矿物

2、质和土壤质地(2学时)第四章土壤有机质与生物(2学时)第五章土壤水分(4学时)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2学时)第七章土壤的孔性、结构和力学性质、耕性(4学时)第八章土壤胶体胶体化学与表面反应(2学时)第九章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反应(3学时)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3学时)第十一章土壤形成、分类、分布及四川省主要土壤类型(6学时)第十二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4学时)总学时数:64(理论/实验/自修=38/21/5)第一章绪论(1)“土壤”、“土地”、““土壤肥力”和“土壤圈”的基本概念(2)土壤的组成和土壤资源的特点重点及难点:早在三、四千

3、年以前,我国的《周礼》当中就有了土壤含义的记载。“万物自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也就是说凡是自然生长植被的土地叫“土”,经过开垦而种植植物的土地叫作“壤”,这可能是对土壤下的最早的定义。犁地,铜器时代中央印度红色崖壁画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1.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一、土壤概念土土者,吐也;壤者,从土,从襄;襄者,助也。壤王云森《中国土壤科学》生态学家: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环境科学家: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物的缓冲带和过滤器。(

4、净化、阻留)工程专家:土壤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作为工程材料的来源。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土壤的经典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的疏松表层”。(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五色土★土壤定义:“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类型自然土壤人为作用的影响农业土壤植被类型:农业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园林土壤(苗圃土壤、城市绿地土壤)……成土过程的发生学层次:铁铝土(红壤、黄壤)、淋溶土、初育土(紫色土、石灰土)、人为土(水稻土、潮土)……物质组成固矿物质有机质多种生物:昆

5、虫、动物、微生物重量%体积%9538512液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二者相互消涨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二、土地土地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用数学表示为:L(土地)=[C(气候)+G(基础地质)+T(地形)+H(水文)+S(土壤)+V(植被)+M(人类的经济活动)]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土地与土地资源同等看待三、土壤肥力定义:在植

6、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类型1、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子(气候、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下所具有的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在人为条件熟化(耕作、施肥、灌溉等)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肥力2、潜在肥力与有效(经济)肥力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在生产上没有发挥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有效(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1.2土壤在农业和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1、存贮、供应养分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起着营养库的作用2、接纳、存贮与供应水分:巨大

7、的水库3、生物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4、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地球表层系统五大要素: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土壤圈的功能1、对大气圈与大气进行频繁的水、气和热的交流。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

8、、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三)土壤圈的地位气圈Gas-sphere岩石圈Rocky-sphe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