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ID:19701579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5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1)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3-0026-008    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    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

2、问题。”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

3、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关注诗歌的题目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  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

4、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理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尽可能全面的了

5、解作者    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对于作者李纲,学生较为陌生。在诗句之后,做如下注释: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这些注释使得我们对诗歌的鉴赏变得容易的多了:运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抒发先忧后乐的襟怀抱负以及乐观

6、、高旷的胸怀。    四、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    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就是首先要读懂诗句本身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想象与联想等精神上的再创造,使之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  1.注意词类活用、语序颠倒等语法现象  由于诗歌高度概括的特点,诗人在选择字词时力求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加上音节平仄的要求,词类活用、次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语法现象往往影响对诗句本身意义的理解。  词类活用: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朝常建《题破山后禅院》)二句中的“悦”“空”字,都是使动用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朝晏殊《蝶恋花》)中的“凋”字,也是使动用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7、艰。”(战国屈原《离骚》)中的“哀”字,是为动用法。  语序颠倒: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二句的语序应为“泉(遇)危石(而)声咽,日(透)青松(而)色冷。”;“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正确语序是“应笑我多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正确语序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竹喧归浣女,莲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