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

ID:19725312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5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_第1页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_第2页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_第4页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初高数学衔接的几点体会【摘要】新课改下,许多教师在接手新高一时都会感到很多困难,同样很多初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试从新教材、教与学、心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各种变化;影响;衔接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教与学,提出几点建议。1.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1.1教学内容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

2、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而且高中有些要用的知识初中却没有讲到,比如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函数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在众多的符号、概念、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中,一部分学生便渐渐找不到感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

3、大了。尽管高中新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高考的存在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敢降低难度。1.2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1.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4、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知识面加大,使课时不足,因此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1.4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注意听讲,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

5、,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自己学习中的错误不愿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从中难取经验教训。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智力有缺陷而是他们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当这些学生升入高中后,高中数学多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培养,这让学生很不适应。再之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不能象初中那样细嚼慢咽,只能选取一些典型的习题讲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勤于思考,善于归纳。

6、1.5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局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教师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一旦学不好便会如何、如何的言论。以期望引起学生的重视,孰不知这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倘若学不好便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如部分老师在

7、讲解习题时往往对之点评,有时会说:这题很简单,我想同学们能解决。而在学生问问题时又说“这么容易的题怎么能不会”,此时,即使老师能坐下来讲解,大多数学生无论懂与不懂也只有点头的份儿,以后更不要说再去问老师习题了。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的提问以及课下的辅导等方面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刺痛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进心。1.具体对策2.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