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

ID:19730068

大小:60.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_第1页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_第2页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_第3页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_第4页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摘要]台湾与福建、粤东属于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共同基础上的共同文化区。台语电影在国家认同和民族的认同上,强调台湾和内地同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化体系,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命运和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调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台语电影延续了祖国内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传统。[关键词]台湾移民社会;历史和记忆;中国电影传统一、台语电影中的海峡两岸关系和历史的记忆台湾是移民的社会,历史上福建人口有五次向台湾大迁移,第一次是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8

2、年),福建漳州人颜思齐和泉州郑芝龙带领闽南人,在北港一带开发台湾。第二次是明朝崇贞六年(1628年),郑芝龙归顺明朝,召集福建沿海数万人,到台湾开垦。第三次是1662年郑成功驱荷复台,率众四万五千人及其眷属屯居,下令招抚漳、泉、惠、潮四州移民渡海开垦,直至明郑末期,汉族移民人口在15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郑氏治台时期,将内地文化系统地移入台湾,在台湾初步建立了中华文化制度。福建的戏剧、音乐、绘画、工艺美术传入台湾,譬如车鼓戏、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都是从闽南传入。在风俗习惯上及宗教信仰上,譬如节日,以及婚

3、、丧、祭礼风俗,闽台基本相同。因“系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台湾人仍然坚持祭拜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妈祖等福建神明。第四次是1683年清政府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再掀起福建泉州、璋州居民移民高潮,他们的足迹遍布台湾岛。第五次是1945年台湾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内地各省的移民约有170万人移居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内地人口迁移到台湾①也是内地文化最大一次向台湾的延伸、扩展。第六次是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内地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

4、流以来,内地女子一二十万人嫁到台湾,台湾一百二十多万人到内地兴业,有的在内地定居,娶内地女子为妻。这是一次历史上的两岸人口双向交往,两岸出现双高的文化艺术,包括电影的双高交流。在三四百年间,来自福建漳州、厦门、泉州、广东潮州一带的移民,成为台湾社会的人口主体,并以移民携带的中原文化作为台湾社会建构的基础。形成了福建、粤东与台湾在共同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基础上的共同文化区。②台湾人口的75%祖籍闽南,90%讲闽南话,现在台湾通称的台语,本身就是福建闽南方言,台语(闽南语)电影固然在语言、片种和内容上都立

5、足台湾,为台湾观众服务。但从一批台语电影中,在某些方面反映出闽台历史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和共性。(一)将中国历史题材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台语电影起初属于歌仔戏舞台纪录片。歌仔戏原来为漳州一带的锦歌,流传到台湾,吸收中国许多传统戏剧剧目和技巧,后经过台湾艺人的加工和发展,成为台湾本土的主要剧种。歌仔戏形成后,传回闽南地区,对闽南的戏剧影响很大,再变成至今十分流行的芗剧。歌仔戏移植了中国许多传统戏剧剧目,歌仔戏电影也移植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或中国传统戏曲剧目,它们故事涵盖战国时期(《孙膑下山》《孙嫔斗法》)、唐朝(《薛刚大闹

6、花灯》《薛刚三祭铁丘坟》《樊梨花第四次下山》《罗通扫北》)《二度梅》)、南宋(《十二寡妇征西》)等各个朝代。这些电影强调的是民族大义,反抗外族的侵入;宣扬忠孝节义的社会价值,展现出中原/番邦、忠臣/奸臣、皇帝/臣子、官家/百姓、老爷/奴才、夫从/婢女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有着二元对立文本结构。而且像《孙膑下山》《二度梅》《樊梨花第四次下山》及《罗通扫北》等,无论是“关外和番”“亲征北番”“讨伐西凉”或“攻剿番邦”,显现的都是传统观念里“中原天朝”和“边疆番邦”的对立或区隔③。(二)台语电影强调台湾和内地同属于一个

7、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化体系《圣母妈祖传》(1955年5月),是香港周诗录导演的厦语片,这部台语片成功之处,塑造的林默娘是一位乐善好施、以医行道的孝女,将林默娘刻画成一位有人情味有血肉的凡人。因救狂潮中的老父溺水身亡。结尾插台湾北港妈祖庙妈祖塑像,老妇卜易,小孩焚拜,颇能反映台湾民众对妈祖的崇敬,对福建祖地的认同归宗。(三)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命运和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闽台地处东南沿海,台湾海峡是太平洋东海岸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外国侵略者窥视的地方。甲午战争,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节

8、节抵抗,义不臣倭。50年代末期,台语电影中出现日据时期的历史事件、民间故事、新闻事件或传说,反映日本殖民地统治与日本侵略战争造成的国破家亡,台湾人民与祖国人民民相互响应,共同抗日,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精神。1907年到1915年,孙中山先生两度到台湾,指导台湾人民抗日斗争。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7年中日战争前夕,暴发了台湾文化协会反抗日本殖民地统治的群众运动④和原住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