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

ID:19775892

大小:362.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6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欣赏音乐《星星变奏曲》变奏曲的概念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的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星星变奏曲江河朦胧诗及作者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海子、于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

2、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3、甚至春雨。致橡树舒婷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江河(1949—),是我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原名于友泽,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工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组诗《太阳和它

4、的反光》。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运动的主将。《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处女作,它作为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火把,发出对光明的呼唤。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

5、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诵读诗歌标示节奏、重音,体会语气、语调。欣赏课文《星星变奏曲》学生活动根据意境朗读好前一诗节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表示怎样的意境或情境?(前一诗节中的意象:诗—诗意;蜜蜂——甜美;柔软的晚上、湖、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等-----宁静柔和温馨自由)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把握意象读懂诗歌学生活动: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有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意象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表示现实的寒冷与苦难、瘦小的星星——微茫的希

6、望——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1、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都用假设句“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

7、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1、由“如果”引领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2、由“谁不愿意”开头的第一次反问,诗人借助“诗”和“蜜蜂”这两种象征光明的美好意象,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