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ID:19777910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_第1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_第2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_第3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_第4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  :R256.21:A  :1007-2349(2011)05-0073-03    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近年来,临床医学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已从临床电生理深入到离子通道和基因水平,多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1],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药物治疗上发展缓慢,临床仍然依靠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虽有明确的提升心率作用,但

2、始终存在不良反应多的严重缺陷,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在纠正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起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存在疑虑。Rodrigue等[2]研究表明,永久性起搏器并不增加病窦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学中本病属“心悸、胸痹、迟脉、厥脱”等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证候,不仅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征象,且常伴有面色恍白,腰膝酸

3、软,畏寒等心肾阳虚特点,脉象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其病位在心,多虚实夹杂为患。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立足于对病机证候的认识,循证选方,从整体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工们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及研究。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目前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元阳衰微,阴寒内盛。

4、古今医家辨证施治,著书立说,又各侧重虚、瘀、痰、热等方面。王晶[3]在总结其师张任城的学术思想时提到,张氏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根本在肾,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肾阳虚,兼夹气虚,阴虚,瘀血等。心主血脉,心阳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相火,总司一身之阳气,肾阳为诸阳之本,心中阳气得肾中真火之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血脉的功能。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梁君昭[4]认为本病虽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久

5、瘀入络”。病程日久,由“经脉继及络脉”,络脉易滞易瘀,日久化浊生毒,便形成脏络并病,滞、瘀、浊、毒互结的病象,故治疗时应注重脏络同治,瘀浊毒结并祛。刘淑娟等[5]结合黄春林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肾阳虚弱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和中心环节。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气滞、瘀血、痰浊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病理产物。  2组方用药  2.1古方化裁金卓祥[6]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尽管多属于中医的阴证、虚证,但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亦是其常见病机,多虚实夹杂为患,故倡导打破治疗必用大温大补的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尝试从心

6、胆相关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5%。王金锁[7]认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有调节迷走神经张力、使心脏的窦房结兴奋性升高的作用,并以此方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总有效率为97.7%,疗效明显优于西药654-2药片。  2.2自拟方加减张秀娟等[8]认为应针对心脏本身的受损情况而针对用药,自拟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以人参、附子、五味子、红花、川芎、桂枝、阿胶、薤白、丹参、菖蒲、龙骨、玄参、干姜、麦冬为剂,总有效率达96%,疗效满意。王维慧[9]重用益气温阳之品,自拟益气通阳汤治疗缓

7、慢性心律失常45例,药用生黄芪、党参、桂枝、甘松、炙甘草、白术、丹参,总有效率为86.7%,共达温阳复脉、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之功,证明益气通阳汤确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3中成药治疗方利华[10]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0例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症状普遍缓解,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不良影响,提示用药安全可靠。王瑞华等[11]应用起搏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总有效率为90.5%,疗效确切。韩伟等[12

8、]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治疗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明显优于心宝对照组。  2.4针灸治疗徐连登等[13]以吴茱萸敷贴内关、心俞穴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为86.7%,同时口服心宝丸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证实了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具有与服用心宝丸相似的功效,不失为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