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ID:19796806

大小:24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6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_第1页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_第2页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_第3页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_第4页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水渗湿药_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利水渗湿药概述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为利水渗湿药。临床以治疗因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湿邪为患或湿热内结所致诸症,如湿浊(泌尿系统感染)、关节肿痛、黄胆、疱疹、痰饮等。利水渗湿药主要功效1、利水:用药后尿量增加,小便通畅,类似于西药的利尿药,利尿以消肿。2、渗湿:用于淋浊(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痰饮(慢性支气管炎时的痰液积留及胸水等腹水、体腔内的异常液体)①利尿作用故:利水渗湿药作用包括:②抗菌作用③利胆作用其它作用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②影响脂质代谢③降压④利胆保肝作用⑤抗炎作用⑥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分

2、类:药物按其功效分类利水消肿,通淋药--以利尿通淋为主要功效代表药:茯苓、猪苓、泽泻、半边莲、车前子、木通、扁蓄、瞿麦等利湿退黄药--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代表药:茵陈、金钱草一、利水消肿通淋药[药理作用](一)利尿作用茯苓所用剂型不同、动物不同报道差异较大临床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实验:茯苓灰分无利尿作用,不是由所含钾盐引起;茯苓素是醛固酮(aldosterone)拮抗剂;用茯苓后尿中Na+、K+排出↑,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发挥作用。多数认为有利尿作用人和动物均有利尿作用冬季采摘作用强与炮制有关:酒制、麸制有

3、效,而盐制不利尿原理:①尿中排钠量↑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②增加血浆心钠素(一种多肽,排钠利尿)的含量猪苓利尿作用强大比较肯定,可使尿量和尿Cl-排出↑泽泻(二)抗菌作用利水通淋药中,大部分除利水外具有清热,通淋功效。清热作用与抗菌作用有关,现有实验资料证明:茯苓、猪苓、木通、泽泻、扁蓄、车前子、半边莲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体外实验)猪苓(-)金黄色葡萄球菌茯苓(-)金葡菌、大肠杆菌、TB杆菌、变形杆菌、钩端螺旋体泽泻(-)TB杆菌木通(-)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毛癣菌扁蓄(-)金葡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癣菌车前子(-)

4、金葡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癣菌半边莲(-)金葡菌、大肠杆菌、真菌(三)免疫增强作用(双向调节)茯苓多糖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实验证明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①甲基茯苓多糖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35.5%吞噬指数↑58.5%②胸腺、淋巴结重量明显增加③拮抗强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④减轻60Coγ射线所致小鼠外周白细胞减少2、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吞噬功能↑使玫瑰花结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体液免疫↑,刺激β-细胞: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猪苓: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5、细胞免疫:受试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体液免疫:荷瘤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四)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泽泻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家兔血中胆固醇↓醇浸膏甘油三脂↓预防主A硬化斑块肝内作用: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总酯有效成分:泽泻萜醇类镜检发现:肝脂肪变减轻有效成分低蛋白饮食乙基硫氨酸CCl4泽泻醇A24-醋酸酯对肝损伤(脂肪肝)有保护作用机理:同位素示踪证实:其提取物减少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及其体内胆固醇酯化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ch↑),促使胆固醇从动脉壁正常消除运至肝内代谢→排出,防止沉积影响酶活性: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

6、甘油三酯合成泽泻含胆碱可以转运胆固醇使其肝内含量↓卵磷脂A壁(五)抗肿瘤茯苓:茯苓多糖抑制S180实体瘤;一方面杀伤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免疫功能(巨噬细胞活力↑);茯苓菌丝体抗肿瘤活性为多糖,抑制率94%。猪苓:抗S180和肝癌机理(1)抑制癌细胞内DNA合成(2)提高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杀伤肿瘤细胞(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猪苓多糖具适应原样作用-整体机能改善(六)其它茯苓:抑制家兔离体肠管张力↓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胃液酸度↓振幅↓泽泻降血糖,松驰血管平滑肌,增加心血流量半边莲-利胆、降压等作用二、利湿退黄药本类药有茵陈、金钱草以“清

7、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如与湿里药合用,也可用于阳黄。[药理作用](一)利胆保肝茵陈1、利胆煎剂浸剂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用药后-胆汁分泌量↑6.7二甲氧基香豆素实验多用大鼠-胆管引流对羟基苯乙酮狗-慢性胆瘘特点:强、维持2小时、有量效关系人用茵陈蒿汤后,X线下可见胆囊轻度缩小茵陈与大黄配伍,其利胆作用较单味茵陈为强2、保肝作用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茵陈色原酮茵陈蒿汤及其组成单体药均有明显保肝作用。使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内含糖量↑、GPT↓CCl中毒小鼠死亡率↓,利胆病理:肝细胞肿胀,脂肪样变性坏死

8、↓原理:(1)诱导肝药酶(2)茵陈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在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能与带有羧基和羟基、胺基的药物or代谢物结合,形成酯醚or酰胺等化合物,极性高、水溶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