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

ID:19807057

大小:308.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06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_第1页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_第2页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_第3页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_第4页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性皮肤病 美容与皮肤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1)按菌种分类 可分为球菌性和杆菌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系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简称脓皮病,常见有脓疱疮、疖、毛囊炎、脑膜炎球菌疹、猩红热、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杆菌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有皮肤结核、麻风,其他如伤寒、副伤寒、炭疽、类丹毒、鼠疫等。(2)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细菌性,尤其是球菌性皮肤病都属急性发作,病程短。只有少数如皮肤结核、麻风等属于慢性过程。(3)按病机分类 可分为直接致病、间接致病或二者兼有。直接致病如毛囊炎、疖、脓疱疮及部分结核疹等,系由细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的病变;间接致病如猩红热、

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以及大多数结核疹病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变态反应(对细菌产物过敏)或中毒反应(细菌毒素导致损害)。但是在临床上情况复杂,病情多变,直接或间接致病不是绝对的,应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毛囊炎为化脓性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毛囊或毛囊周围的炎症,多发生于后枕部、臀部。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引

3、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及应用皮质激素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诱因。基本损害是毛囊丘疹。开始为毛囊口小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结成黄痂,痂皮脱落后痊愈,不留疤痕。但如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形成疤痕及永久性脱发。皮损的好发部位是头发、颈部、胸背部及臀部。与某些化学、物理因素接触者,则好发于接触部位。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发生在头面会严重影响美容。深毛囊炎的另一种临床类型称为光滑皮肤的脱毛性毛囊炎,其特点为深的脓疱性毛囊损害,通常在下肢对称出现,

4、痊愈后留下持久脱毛,一旦一个区域脱毛之后,毛囊炎不再复发。【症状特点】初起于毛囊口发生炎性红色丘疹,微有痒感,很快即变成小脓疱,痒痛相兼数日后干燥结痂而愈。若由毛囊侵入深部组织,常破坏毛乳头,使毛发脱落不再生长,本病好发于头部、颈项、胸背、四肢及臀部,可反复发作。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临床特征〗1.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2.好发人群:糖尿病、贫血患者多见3.好发部位:头面颈、四肢及臀部4.皮损特点:粟粒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顶端化脓形成小脓疱,分批出现,互不融合。5.自觉症状:痒。6.预后:易复发,愈后不留瘢痕。【治疗】(一)局部治疗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可剪去毛发后外

5、搽含抗生素的酊剂、2.5%碘酊或5%白降汞、10%鱼石脂软膏或百多邦软膏或1%新霉素或利福平软膏等。可选用的西药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1.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3.百多邦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二)全身治疗1.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复发性毛囊炎患者应注意有无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若有应予以相应治疗。患者应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饮食。2.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及卡那霉素等。3.对顽固性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

6、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有人提倡采用注射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来治疗复发性毛囊炎,理由是虽然注射自家菌苗有一定疗效,但需要一定条件,费时费力,而多价金葡菌菌苗对于各种皮肤金葡菌有相对特异性且疗效较好,可成批制备,无明显副作用。具体方法:在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菌苗,第一次0.5ml,以后每次1ml,每周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有效后连续注射2-3个疗程。注射后局部可能有轻度红肿反应。若红肿显著,则应减少注射量,并缓慢递增。(三)物理疗法可选用紫外线、超短波等,早期应用,效果较佳。(四)中医药治疗中医称本病为"发际疮"。认为系体内蕴积湿热,外受风、毒之邪引起。常分两种证型论治。①热

7、毒证:颈项发际多发红疹,有小脓头,疼痛明显,舌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祛风胜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防风通圣散加减。②气虚邪实证:素体虚弱,面色眈白,疮色淡红,间有脓头,疼痛不著,反复发作;或见小疮硬结,疮色暗红,舌质黯有瘀斑。治宜益气解毒,兼以活血通络。可用黄芪15g、党参10g、当归10g、天麦冬各10g、地丁30g、野菊花10g、赤芍10g、桃仁10g、忍冬藤15g、皂刺10g。也可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小败毒膏。外治法:1.金黄散适量,植物油调敷。2.隔蒜灸疗法:将蒜切成约0.2cm厚的薄片,铺于患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