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

ID:19819499

大小:29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6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记承天寺夜游瞿楠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写苏轼邀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之事,全文仅80余字,却容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旷达胸怀。文章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收尾抒内心感慨。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本句写月光月影却不见“月光月影”的字眼,非常形象生动,巧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既写出了月光月影的“形态”,交错纵横的样子;也写出了月光月影的“情态”,像积水那样空灵。读者初一看,还以为是写水

2、中景物,卒章显志,令读者倍觉妙不可言。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连用两个疑问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概括整个社会,从而强调闲人少,另外,又连用两个反问句,从语气和语义上再次加强了“闲人少”这个中心。本句中的“闲”字,是本文文眼,既表明自己有闲情雅致,又暗含自己被贬黄州,官职清闲之意,有一箭双雕之巧。学情分析初三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三字教学法:读、品、悟。读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以声正字,读准每一个字的音;第二层面,以声断句,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切分意群,

3、把握一个句子的意思;第三层面,以声达意,通过朗诵进入文章语境,理解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真正走进文本;第四层面,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染听众。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品文眼,如本文中“闲”字,通过理解这个字,可以把握作者在全文中寄予的思想情感——悠闲、赋闲、失意。二、品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品析前文已述,不做赘述。三、品中心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儿。品修辞手法,品表达效果,品意义内涵。教法学法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孩子学会

4、学习。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老师对积学不多的孩子及时帮扶,扶着孩子慢慢上路,走进文本。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项融归纳和领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四、学法明确指导,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教法学法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词语。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怀。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

5、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抢答导入朗读入境自读翻译问题研讨练习巩固教学流程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俱佳。21岁即中进士。但他的人生并未因此而一帆风顺。42岁满怀报国之志的他却因“毁谤朝廷”之罪被贬官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用“闲”字组词,比一比,看谁反应敏捷。你看到“闲”,想到了什么?引出苏轼及课题。抢答:他是谁?朗读入境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篇文章也要求学生背诵下来。但基于以往朗读课文时学生往往放不开的表现,所以我打算用朗读录音引领学生,模仿录音反复练读,然后自己读,边读边品味意境。要求:1、读得流畅

6、响亮。2、读得字正腔圆。3、读得抑扬顿挫。4、读得层次分明。具体实施如下:A、生自由读。B、抽一位同学来读。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D、教师朗读课文。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F、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叙事  女写景   合抒情议论)朗读入境1、第一大组同学梳理叙事部分。2、第二大组写景抒情部分。 (媒体出示)温馨提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删(删除)补(增补)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3、学生翻译后同学、教师分别评价。 (分别从叙事 写景 抒情等几个方面来评价)4、又读课文一遍。(读得明白还不行,还得顺畅)自读翻译(6人小组合作探究)

7、勾画出叙述部分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然后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问题研讨——夜游承天寺梳理情感变化这一段话是在叙述事。用波浪线勾画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轻声读出来,说说读后的感觉。为什么作者眼中只写“竹、柏”之景呢?问题研讨——绘庭中月色品月色之美问题研讨——感美景常在闲人少有探“闲人”含义结合全文,思考“闲人”的含义。闲人被闲置之人(元丰六年)有闲情雅致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念遂寻寝盖但耳欣然相与闲人考虑于是,就寻找睡觉原来只是罢了愉快的样子一起清闲的人练习巩固——解释词语练习巩固——翻译句子翻译句子念无与为乐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