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

《记承天寺夜游》说

ID:26384118

大小:49.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6

《记承天寺夜游》说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_第3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都是写景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更是融叙述、描写、议论于短短80余字。《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寻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旷达胸怀。本文语言简练,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目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妙。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作为教学重点。把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作为本文难点。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练习法、比较法、讨论法,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本课使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审美效果比较直接。本课使用课件的目的在于渲染气氛,补充相关信息和课堂练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将松散的教学片段连缀成整体展现出来。三、说学法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

4、、质疑法、讨论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学习。四、说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了七个环节:(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抢答:他是谁?提示一: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书俱佳。21岁即中进士。提示二:但他的人生并未因此而一帆风顺。42岁满怀报国之志的他却因“毁谤朝廷”之罪被贬官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提示三: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作者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朗读入境1、教师范读课文,要

5、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一些字的读音和课文朗读的节奏。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3、找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4、播放朗读视频。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所以向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加之这篇文章也要求学生背诵。但是由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往往放不开,所以我决定自己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模仿反复练读,然后自己读,边读边品味意境,整体感知课文,最后再看朗读视频加深印象。(三)翻译课文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很有必要翻译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我把这一内容分为三步:第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

6、译课文,遇到困难画下来,自主学习。第二,小组内交流,解决刚才遇到的困难,仍不能解决的在全班提出。第三,班内交流问题较大的句子。估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有:1、月色入户。户本义是单扇的门,课文中泛指门。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样一方面复习了旧的知识,一方面有利于新知识的记忆。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3、接下来,我会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画出自己新学会的文言文常用词:户,念,欣然,遂,亦,寝,相与,但,闲人,耳……这部分

7、教学环节的设置,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记住了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进而解决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四)问题研讨我设计三个问题,问题层层深入,分别针对文章的三个部分,。1、勾画叙述部分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然后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2、品月色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月色的

8、句子,轻声读出来,说说读后的感觉。这里也可以视现场情况而定,可以采取添一添的办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萤飞舞,村中犬吠鸡鸣,几处纳凉处笑语阵阵。这样添好吗?为什么?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这样一改就破坏了原文的清幽宁静的意境,其他几点不足也能很快说出来。设置此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意境,明了苏轼描写月色的精妙,体会作者乐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