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

ID:19820440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_第1页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_第2页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_第3页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_第4页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播撒公民教育的种子对人文情怀的轻视,对生命基本权利的漠视,对学生公共生活的包办,导致学校公民教育陷入生态困境,快乐校园更无从谈起。学校须以主题教育活动、情境模拟、小课题研究等为创设途径,营建充盈浓浓公民意识的快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正如檀传宝教授所言,学校培养公民,最重要的是创造民主的学校生活,让学生过一种民主的生活,这既是公民教育的有效手段,本身也是公民教育的实践。[1]在民主的学校生活中,公民教育充盈着正能量,公民意识被最大程度地唤醒和激发,并且成为学生审美规则和精神

2、疆域中崭新的一部分;沉浸其中的孩子们是快乐的,教师和家长是快乐的。自然,这样的校园也其乐融融,充满了积极乐观的元素。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公民教育或流于形式,或浮光掠影,或半途而废,难有突破和深入,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公民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对公民品行的要求,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理论实践的需要。学校需要冷静反思,在更宽广、更本真的视域下,积极理性地创设公共平台,引领学生在具体行动和切身体验中实现公民意识、公民美德与公民人格的成长,进而营建一个充盈着浓浓公民意识的快乐校园。一、现实追问:公民教育生态困境与快乐校园迷失

3、时下,一些学校的公民教育一直在“剑走偏锋”:对人文情怀的轻视,对生命基本权利的漠视,对学生公共生活的包办,致使公民教育平台陷入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致使校园陷入缺乏欢声笑语的尴尬境地。1.公民教育中热情的“熄灭”吸引学生积极投身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愉快的参与,但是当学校的诸多规定漠视学生的权利,缺少人文关怀,谁还能在公共平台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某中学《学生管理办法》规定:“禁止男女学生一起散步、骑车、互赠生日礼物。”“除了艺术表演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外,女生一律留运动头、男生一律留平头。”另一所学校规定

4、:“下雪天不准堆雪人,课间十分钟不准在走廊里说话……”如此之多的“禁止和不准”,与公民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相抵触,必将熄灭学生参与公民教育的信心和热情。这样的教育气氛必然导致公民课堂的萎缩和坍塌,使本就岌岌可危的校园教育生态雪上加霜,快乐校园的创建也成为一句空话。2.公民教育中权利的“侵犯”无论什么样的公民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如果公民的诸多权利已经被“侵犯”,又何谈创设一个“公正、透明、快乐”的校园

5、呢?例如,教师不经学生选举,随意指定某人为班干部;不经学生同意,随意搜身、搜包、搜位凳;私自开拆学生的信件、偷看学生日记、电子邮件;采用恐吓、胁迫、引诱等方式要求学生说出内心并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秘密;偷偷向学生的同学朋友“刺探情报”……如此“偷偷”与公民道德中的宽容、诚信和尊严等主题大相径庭,与公民参与技能中的“参与选举、处理纠纷和维护权益”等更是背道而驰。3.公民教育中成人的“包办”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公民角色感,缺乏现代公民与社群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范和风

6、尚,追根究底是因为缺少参与的自主权和认同感。成人总是习惯以自己的决定代替学生的决定,置换学生的真实体验,最终屏蔽了学生的独特个性。综观家庭、学校的公民教育,主题、形式和内容大多由教师“统揽全局”,少数学生承担主要任务这一现象仍较普遍,成人化现象严重,缺乏学生视角下的考量。有专家指出:“学校德育之所以常常显得‘别扭、拧巴’,是因为把‘根’扎到了政治、教化等成人的需要中,成为儿童的‘异己力量’”。[2]既然公民教育缺乏与学生心灵、生活的联系,又何谈从心底滋生快乐的因子?作为被赋予了“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人格养

7、成功能的公民教育,在其中应该确认什么、肯定什么、赞赏什么,应该警惕什么、避免什么、抵抗什么,实在是“巨大”的问题。二、理想描述:快乐校园中公民教育活动平台的创设“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3]诸如“清新脱俗”的班级公民教育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喜欢的公共生活情境模拟、触摸社会的小课题研究等等,都是“柔弱又强韧的细线”中不可或缺的因子。这些因子必将连结起校园与社会生活,建构起务实生动的公民教育平台,营建快乐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1.“亲力亲为”的主题活动

8、,累积公民意识公民教育的开展需要扎扎实实的班级主题活动。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做、考察、探究、体验、创作”等,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体察个人和社会休戚相关,进而积极主动地履行公民责任。让学生睁大自己的眼睛,亲眼发现、印证和思考现实中的公民公德现象,需要我们树立把“班会还给学生的理念”[4]。学校或班主任可在每学期初,拟出适合本年段学生公民教育的主题,从中选择一些切入口小、新颖活泼的话题,和同学一起搜集、交流,积累一个好公民应该知道的公民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