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

ID:19839277

大小:14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6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_第1页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_第2页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_第3页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_第4页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张正河【摘要】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收益率很高,农民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规模制约。长远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准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的往返式流动也就必然导致土地流转的反复,本文分析评价了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金融危机增加返乡农民工对转出土地的追索,讨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农民工;准城市化;耕地流转;困境一、农民增收要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1.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民增收问题日益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村改革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分阶段看

2、,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从1978~1984年的15.2%下降到1985~1989年的5%和1990~2000年的4.5%。尤其1997~2000年出现了自农村改革以来,农民收入增幅第一次连续四年下降的情况,年增长率下滑到2000年的2.1%,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扩大。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2倍。从1997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5年持续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9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0元,比值扩大到3.3:1。2008年更为明显,

3、扩大到3.36: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村消费市场迟迟无法启动,使工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城乡经济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制约农民增收的一般原因为给农民增收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很多学者发表了不计其数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可以把学者们提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归纳如下:①资源约束;②劳动力转移约束;③农产品市场约束;④生产结构调整的制约;⑤农产品价格的制约;⑥农民负担过重;⑦国家政策支持不足,农业的投资比重下降的约束;⑧农民自身素质因素约束;⑨-17-社会经济环境制约:即国家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和现行财政体制使农民承担

4、了许多不应承担的负担,导致农民收入流失。⑩其他方面的约束:农产品标准化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经营风险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滞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销售信息不灵等等。实际上,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又有微观经济主体的原因,既有制度约束又有资源约束,既有市场因素的影响又有政策因素的影响,既有农业内部因素的制约又有农业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该从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出发,系统考虑,统筹安排,这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根本原因之一是生产规模小尽管采用新技术对于农业增产来讲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农民来讲,增

5、产和增收是两个概念,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不具有完全的正效应。小规模农户经济相对加大农户高新技术投人成本,使得农村科技推广的增收效果不明显,从而降低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生产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地规模效益上,其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来源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首先,是单个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规模生产更有利于进行分工协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由于内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业规模经营主要是受到土地这一稀缺要素的限制,要通过土地规模的增加来实现规模

6、经营,带来规模效益。但实践经验表明,紧紧依靠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部经济,还不能够完全解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问题。这就必须借助于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就是指引劳动分工的发达、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物质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积累等所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包括企业因其他企业规模变化而获得效益。农业经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同样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单位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效益。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聚集规模效益,达到外部的经济性。-17-土地规模效益主要是指由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或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

7、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土地规模效益存在于从小规模土地经营与物质技术水平的不适应向土地经营规模扩大使其逐渐与物质技术水平相适应的运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达到适应状态时的最大值。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规模效益是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的,即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水平条件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带来的规模效益先是逐渐增加的,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效益出现递减现象。土地规模效益递增递减的这一运动规律可通过单位面积的纯收入(亩纯收入)与土地规模的变化规律加以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