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课件_5

猪丹毒课件_5

ID:19842679

大小:22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6

猪丹毒课件_5_第1页
猪丹毒课件_5_第2页
猪丹毒课件_5_第3页
猪丹毒课件_5_第4页
猪丹毒课件_5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丹毒课件_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猪丹毒本病于1882年前就有报道,流行于欧亚、美洲各国。我国最早发生于四川,1946年后,其他各省都相应报道,52—53年,江西40个县调查发病率68%,死亡率20%。解放以来,我国对猪丹毒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先后制成了三种疫苗,为预防本病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本病得到了控制。特点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病原猪丹毒杆菌是由革兰氏阳性 、纤细小杆菌,三无(荚膜、芽胞和鞭毛)流行病学易感动物:猪最易感,以架子猪(3—12)发病率最高。其他如牛、羊

2、、马、犬、鼠、家禽及鸟类也能感染发病。人可感染,称为类丹毒。传播途径:消化道(主要),皮肤创伤(特别是人,屠宰工人等)。季节: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症状潜伏期1—7天(平均3—5天),临床上可分为三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急性型较多见。初期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体温42—43℃,稽留,寒战,食欲下降,结膜充血,两眼清亮有神,呼吸迫促,很少有分泌物。粪便干硬,粟状(后期可能下痢)耳尖、鼻端、腹、腿内侧皮肤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病程2—4日,病死率达80%—90%。亚急性型(荨麻疹型)轻微急性败血症。特征:皮肤上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

3、,疹块大小、形状不一,数量不等,菱形多见,可出现于胸、腹、肩、背、四肢等处,色紫红,稍突起,可于数日内消退,自行恢复。慢性型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急性型败血症。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多汁,常见小点出血。脾脏:充血性肿大,呈樱桃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呈暗红色,脾髓易于刮下)。肾:肿大,色暗红、皮质部有小红点,称为“大红肾”。病变肺花斑状脾肿大、充血诊断亚急性型:根据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作出诊断。慢性心内膜炎型病例不易与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区别。往往需要死后剖检,作微生物检查确诊。慢性关节炎也要与类症鉴别。败血型要与猪瘟、猪

4、肺疫、猪副伤寒急性型相鉴别。    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诊断防制一般性综合检疫措施同猪瘟。我国生产使用的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三联苗。治疗:早期治疗效果好,青霉素(PG)首选,配合高免血清效果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