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课件_3

猪丹毒课件_3

ID:19844608

大小:18.1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6

猪丹毒课件_3_第1页
猪丹毒课件_3_第2页
猪丹毒课件_3_第3页
猪丹毒课件_3_第4页
猪丹毒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丹毒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猪丹毒3.1症状3.2流行病学3.3病理变化3.4诊断3.5病原体3.6防治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1症状潜伏期通常3—5天,其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急性型初期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大多以发热(42—43℃)稽留,食欲下降,粪便干硬、粟状(后期可能下痢),呼吸迫促,粘膜发绀。耳尖、鼻端、腹、腿内侧皮肤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病程2——4日,病死率达80%——90%。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1症状亚急性以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为特征,俗称“打火印”疹块大小、形状不一,菱形多见可出现于胸、腹、肩、背、四肢等

2、处,色紫红,稍突起,可于数日内消退,自行恢复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1症状慢性型主要表现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以后关节变形,跛行或卧地不起心内膜炎:常无先兆,突然倒地死亡或在宰后检查时发现;行动时心律加快,呼吸困难、贫血、衰弱皮肤坏死:多发生于背、肩、耳、蹄、尾等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后肢关节肿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关节炎,不能站立,呈犬坐状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发生皮肤坏死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2流行病学易感动物猪最易感,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架子猪(3—12月)发病率最高传染源

3、病猪和带毒猪其他带菌动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2、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损伤皮肤和吸血昆虫、内源性感染土壤污染在本病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流行特点多发生于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3病理变化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肾肿大,色暗红,称为“大红肾”脾充血、肿大、樱桃红色消化道呈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右脾肿大、充血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3病理变化亚急性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慢性型慢性关节炎表现关节肿大,关节囊

4、内有多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慢性心内膜炎多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关节内增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心瓣膜上菜花样增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4诊断亚急性型:根据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作出诊断慢性心内膜炎型:不易与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区别。往往需要死后剖检,作微生物检查确诊败血型: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急性型相鉴别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4诊断实验室诊断:细菌学检查:采取病料制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动物接种:接种实验动物(小鼠、鸽子)血清学检查: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动物疫病防控

5、技术3.5病原体形态特征纤细的小杆菌,G+,三无从慢性病灶分离出的菌株呈长丝状培养血液或血清琼脂培养基有光滑(S),粗糙(R)和中间型(I)三个型强毒力菌株,菌落光滑,呈α溶血;毒力低的菌株,菌落粗糙,中间型毒力菌落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呈金黄色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5病原体抵抗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对消毒药和温度抵抗力不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6防治平时要防止带菌猪的引入,定期预防注射,以提高猪群抗病力定期预防注射断奶后免一次,以后隔6个月免疫一次常用疫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干燥猪丹

6、毒弱毒菌苗、三联苗发生后及时治疗,猪圈及用具要认真消毒、粪便、垫草最好烧毁,病尸要深埋或化制,受威胁猪立即预防注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3.6防治治疗:可用抗猪丹毒血清。病初应用,效果良好青霉素治疗其疗效显著,当青霉素与血清同时应用,则疗效更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小结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急性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出现皮肤疹块;慢性表现为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