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

ID:19844333

大小:8.10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0-06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1页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2页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3页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4页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肾上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肾上腺的解剖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筋膜囊内,长约3cm,前后径约1-2cm,呈软组织密度,类似肾脏实质,不能分辨皮髓质。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脾脏、胃后壁、胰尾及腹主动脉之间,呈倒“V”、倒“Y”或三角形。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肝脏的内后方、右膈肌脚外侧、下腔静脉后方,呈斜线状、倒“V”、倒“Y”形。二、肾上腺病变的分类良性病变:增生、腺瘤、囊肿、肾上腺髓脂瘤、结核、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病变:恶性嗜铬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皮质癌、转移瘤、淋巴瘤等。肾上腺皮质腺瘤CT: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与肾上腺侧肢相连,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动脉增强

2、检查,肿块快速强化和迅速廓清;同侧肾上腺残部或对侧肾上腺变小。MRI:T1WI和T2WI信号强度分别类似或略高于肝实质。由于腺瘤内富含脂质,因而在梯度回波反相位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增强同CT。右肾上腺皮质腺瘤左肾上腺嗜酸性皮质腺瘤肾上腺囊肿肾上腺囊肿较少见,病理上以淋巴管瘤样囊肿常见,其次为出血后形成的假性囊肿。CT: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呈均一水样密度,边缘光滑、锐利,壁薄一致。少数囊肿边缘可有弧线状钙化。增强无强化。MRI:右肾上腺囊肿肾上腺假性囊肿肾上腺髓脂瘤少见良性肿瘤,病理上肿瘤含有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临床多无症状。CT:肿块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

3、灶和软组织密度灶构成,增强扫描肿块的软组织部分发生强化。MRI:肿块内含脂肪成分。右肾上腺髓脂瘤肾上腺髓脂瘤肾上腺结核肾上腺结核病程较长,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和粘膜的色素沉着。病理上,肾上腺的皮髓质均破坏,表现为结核结节、肉芽组织和干酪性坏死,并可发生钙化。CT:肾上腺不规则肿块,长轴与肾上腺一致;肿块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区,为干酪化病灶,病变中心或边缘可有小的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周边及内隔强化。钙化期,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钙化。MRI:干酪化期双肾上腺肿块,呈混杂信号,T1WI及T2WI主要呈低信号,由于坏死,可有囊性信号。钙化期,钙化灶T1WI及T2WI呈低信号。双侧

4、肾上腺结核(干酪化期)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很罕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见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尤其是年轻人常见。节细胞神经瘤多发生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偶尔可起自肾上腺髓质。后腹膜和后纵隔是最常见的两个好发部位。CT:肿块边缘通常是光滑锐利的,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呈圆形,椭圆形,新月形或分叶状,质坚硬;密度值多为不均质低密度灶,稍低于肌肉组织;强化后密度轻度增高或者延迟强化,但仍低于肌肉组织。MRI: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特征性表现为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中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右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增强早期病灶轻度

5、强化,延迟期病灶逐渐强化肾上腺旁神经节细胞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源于交感神经嗜铬细胞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产生儿茶酚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肾上腺髓质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峰值期为20-40岁。CT: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较小肿瘤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较大者常因陈旧性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内有低密度区,甚至呈囊性表现;少数肿瘤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内低密度区无强化。MRI:在T1WI上信号强度类似肌肉,T2WI由于富含水分和血窦呈明显高信号。瘤内不含脂肪,因而梯度回波反相位检查,信号程度无下降。增强扫描实

6、性部分明显强化。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也称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80%发生在3岁以下。主要表现为腹部无痛性肿块,发生转移时出现肝大、骨痛等表现,大部分肿瘤分泌儿茶酚胺。CT: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性或陈旧性出血所示的低密度区。瘤内可发现不规则钙。增强呈不均一强化。MRI:T1WI呈不均一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显著增高,信号不均。右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较常见,以肺癌转移居多,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胰腺癌或黑色素瘤转移。转移开始发生部位多为肾上腺

7、髓质,后累及皮质,较大肿瘤可有坏死和出血。肿瘤极少造成肾上腺功能改变。CT: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不均,类似肾脏,大的肿瘤内有坏死性低密度区,强化不均匀。MRI:T1WI肿块信号类似或低于肝实质,T2WI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转移瘤不含脂质,化学位移反相位检查信号强度无明显改变。右肾上腺转移性肺癌肺癌右肾上腺转移肾上腺皮质癌CT:通常为较大肿块,呈类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周围为软组织密度,内有坏死或陈旧性出血所致的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可有下腔静脉受累、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MRI:表现为腹膜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