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

ID:19851846

大小:13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7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_第1页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_第2页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_第3页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_第4页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二、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及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

2、观存在,不容回避。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表现为: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

3、碍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第三,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无法消除或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障碍。二、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1.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据我们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2000年):4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讥笑学生的过失,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据王辉(2001年)对“中小学生在学校

4、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30%以上。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主要包括: 被教师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被罚留校、不让进教室听课、被教师讽刺、挖苦、责骂甚至打骂。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多地受惩罚的经历,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惩罚。教师以批评为主、惩罚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其结果却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2000多名高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

5、,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自卑。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不少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人”。第一,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衡量、要求小学生的行为。第二,从成人的角度主观地推测学生的行为动机。举例:不少中学教师把学生看作未成熟的

6、孩子。(2)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的措施,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1:学生做作业拖拉现象与感觉统合失调。感觉发展: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初级感觉统合: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从事目的性活动。高级感觉统合: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举例2:学生的注意力与注意缺陷举例3:当前中小学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一些问题。1、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性犯罪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

7、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2、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财物等,而对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较为忽视。3、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大影响,而只看到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学生交往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把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如:对学生厌学问题,有31.25%的教师将其视

8、为差生,15.62%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只有9.38%的教师模糊地将其认为心理问题;对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不算什么问题,6.95%的教师认为有私心,其余的人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多严重;对攻击性行为有34.37%的教师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