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

ID:19866574

大小:9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_第1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_第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_第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_第4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下载可编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流程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可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3下肢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临床特征肿瘤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近期卧床>3天,或大手术后l2周内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部压痛整个下肢的水肿与健侧相比,小腿肿胀大于3cm(胫骨粗隆下10cm处测量)既往有DVT病史凹陷性水肿(有症状腿部更严重)有浅静脉的侧支循环(非静脉曲张性)评分lllllllll专业资料精心资料下载可编辑其他诊断(可能性大于或等于DVT)一2临床可能性:低度≤0;中度1~2分;高度≥3。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二、DWIF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

2、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偶有发热、心率加快。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Neuhofs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DVT的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3、,敏感性较高(>99%)。急性DVT,D-二聚体大于500g/L有重要参考价值。专业资料精心资料下载可编辑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都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大于500g/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T。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仔细的非介入性血管超声可以使敏感性保持在93%~

4、97%,特异性保持在94%~99%。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每日复查。结合有无血栓的好发因素,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可以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度DVT可能性。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可能性患者可临床观察,对于中度和高度可能性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发病率组的患者,如果第2次扫描仍阴性应考虑进行静脉造影。3.螺旋CT静脉造影(computedtomo-venogr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6.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专业资料精心资料下载可编辑急性期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在治疗的第一天可以开始联合

5、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稳定并大于2.0后,停用肝素。普通肝素静脉注射:静脉UFH仍是DVT首选的起始治疗之一。UFH治疗DVT时,首剂推注5000U,随后第一个24小时内连续滴注至少30000U或按公斤体重80U/kg,继以18U/kg/h维持。此后剂量采用标准算图调整以迅速达到和维持合适(肝素治疗水平)的aPTT。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UFH每日两次可作为UFH的替代方法。只要使用足够的起始剂量,并调整剂量达到治疗范围aPTT,皮下注射UFH至少与静脉UFH一样安全、有效。常规方案为:第一天,首次5000U,随后SC17500U(2次/日)。应用皮下肝素

6、时,上午用药后6小时测定aPTT,调整UFH剂量使aPTT维持在正常1.5~2.5倍。低分子肝素的应用 对于急性DVT患者,推荐12小时一次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肝素,谨慎考虑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   理论上使用溶栓药溶解静脉血栓,迅速减轻血管阻塞可作为DVT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早期溶栓治疗有效,但是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适应证:大多数VTE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下列情况应该考虑:新发生的大面积髂股血管DVT患者,尽管经足量肝素治疗仍存在因静脉闭塞继发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急性大面积P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出血

7、倾向的患者。对于超声证实存在右室功能不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溶栓治疗是否优于抗凝。某些急性上肢DVT患者,例如出血危险低和最近新出现症状,建议给予短程溶栓治疗,但目前还没有RCTs评估溶栓治疗上肢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溶栓的时间窗:早期研究显示,早期溶栓获益增加。在UPET研究中,对于症状发作小于2天的患者尿激酶疗效优于症状发作2-5天的患者。随后溶栓的时间窗扩大到14天,并显示在PE发作后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溶栓治疗均可获益。总之,随着时间延长溶栓的疗效逐渐降低。因此,PE发作后立即溶栓的患者最佳,但14天仍可获益,越早越好。溶栓药物建议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