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ID:19868602

大小:16.80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0-07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1页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2页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3页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4页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脊柱正常影像学表现一、颈椎1、平片:2、CT:3、MRI:二、胸椎:1、平片2、CT3、MRI:三、腰椎1、平片2、CT正常腰椎间盘形态3、MRI:脊柱的载荷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体的三个倒三角完成。上三角指头颈部的负荷集中于下颈部,以C5-6所受应力最大;中三角将头颈、躯干负荷集中至腰骶椎;下三角则是将头颈、躯干和盆腔的负荷沿身体中部向下传递的倒三角力学结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影

2、像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手段一、椎间盘的解剖特点:1、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与终板软骨组成,其内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多糖和水,随着退变或衰老,主要减少的成分为蛋白多糖和水2、椎间盘无血管供应,它是靠渗透营养,所以易退变,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3、纤维环前宽后窄,周边大部分纤维(穿通纤维)越过终板软骨附着于椎体周边的环状骨突,有固定椎间盘的作用4、腰椎间隙越往下越宽,但L5-S1椎间隙不符和此规律,相对较窄;(只有在L5-S1腰椎间盘与前次照片比较时变窄才能确定L5-S1变窄)6、椎间盘周边可略超出相邻椎体外缘,宽窄均匀7、椎间盘与前后纵韧带的关系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

3、本因素:MRI证实,18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变。无退变的椎间盘可承受6865Kpa的压力,但已退变的椎间盘仅需294Kpa压力即可破裂2、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积累损伤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或破裂3、遗传因素:4、妊娠:病理:髓核突出的病理基础是髓核的退行性变以及纤维环的减弱或破裂。由于纤维环前宽后窄,后部中间有后纵韧带,故髓核多向侧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临床表现:(一)、症状:1、腰痛:2、坐骨神经痛:3、马尾神经受压(二)、体征:1、腰椎侧突;2、腰部活动受限: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4、X线表现: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1、最典型的X线表现是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后翘2、椎管内及椎间孔内只要发现有钙化影,离开越远诊断越可靠;(钙化影可由纤维环、髓核、后纵韧带引起)3、磨角征:为椎体角被反复脱出之椎间盘磨掉,只要出现磨角现象,即可诊断4、椎间隙的改变:单纯变窄:只能提示椎间盘病变(包括椎间盘变性、膨出及突出)如并有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尤其是后者,要怀疑椎间盘突出;5、椎体面硬化、不整齐: 只能考虑椎间盘变性,不能诊断椎间盘突出;6、髓核压迹或Schmorl’s结节:7、腰椎侧弯:仅有参考价值;8、椎体前、侧缘唇状骨质增生: 不是椎间盘突

5、出的直接改变,而是继发改变;9、生理曲度变直:Schmorl’s结节: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压迹,称之为Schmorl’s结节CT表现:(一)、椎间盘变性:CT平扫仅能显示椎间盘高度的降低、真空变性及Schmorl’s结节。1、椎间盘高度降低:MPR可显示这一改变;2、椎间盘真空变性:CT横断扫描可见不规则气体密度区;3、Schmorl’snods:相应终板层面相应部位显示结节状骨缺损、边缘硬化、光滑锐利。真空征(二)、椎间盘膨出:1、轻度膨出: 表现为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2、重度膨出: 表现为间盘边缘

6、明显增宽,超出上下椎体边缘,但椎间盘仍然对称、外形圆,可伴有真空变性,严重时可造成硬膜囊受压狭窄,马尾神经受压正常腰椎间盘形态(三)、椎间盘突出: 指局限性间盘物质突出,超过椎体的边缘,突出的部分可以是纤维环,也可以是沿着撕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疝出的髓核。 按突出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突出1、中央型突出: 当突出位于椎间盘后缘中部时称~,硬膜囊受压;2、旁中央型:突出物偏于后方一侧,但未超出椎间孔内口的为旁中央型或外侧型,可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3、外侧型: 突出物直接疝入椎间孔,并推压椎间孔内的脂肪移位,压迫神经根,硬膜囊一般不受影响髓核游离几乎所有椎间盘突出都

7、发现有退行性变,并可能伴有邻近终板的改变。有学者将这种终板相邻的骨髓信号改变分为三型Ⅰ型: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这反映了终板裂隙形成和软骨下纤维组织生成Ⅱ型:相邻终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中高等信号,病理基础为终板下骨髓内脂肪沉积明显增多(黄骨髓转换)Ⅲ型:T1WI和T2WI上软骨下骨髓均为低信号,代表椎体终板的骨质增生、硬化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椎体后缘增生对颈髓或颈神经、椎动脉等组织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