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

写事要有点波澜

ID:19879957

大小:759.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07

写事要有点波澜_第1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_第2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_第3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_第4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事要有点波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写事要有点波澜黄河九曲汉台中学熊欢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仙桃献至亲欣赏一首唐伯虎为一位老妇人写的祝寿诗:写出事件的波澜学习重点:一、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二、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则吸引读者。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

2、的事件来写。(前提)(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方法。悬念法、抑扬法(褒贬法)、巧合法、误会法、断续法、交织法、对比法、突转法、剥笋法、照应法、心理变化法常见的兴波澜的方法:写出事件的波澜巧用情节突转掀波澜成绩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

3、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巧用悬念掀波澜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续写,尽

4、量实现情节的突转。)“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

5、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经商斗智,善谋者胜。巧用误会掀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新

6、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请续写)……才走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讨论: 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是歪

7、的呢?”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巧用对比掀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捎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这消息便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是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象高级化妆品已

8、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更增添了她的妩媚。“妈,您捎点什么?”他问。“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了耳朵根底下。“娘,您老呢?”“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巧用抑扬掀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抑扬抑即贬抑,扬即褒扬。写文章时,对人和事物的褒贬不径直道出,而是在褒贬中求变化。国人乘车“只争朝夕”。我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我的座位是临窗的三号。还没坐稳,刚才踩我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