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

ID:19934148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_第1页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_第2页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_第3页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_第4页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一文,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探讨,而“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与应用的构想”一文,更多是从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上述两篇文章中,由于没有对当前各种智能交通技术所存在的短板做更多的说明,而且由于交通与通信领域没有更深的交集,因此,容易引起交通业界朋友们的疑惑。本人希望通过一些简要的技术说明,能够得到老师、朋友们的理解和认同。1、关于RFID和DSRCRFID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非接触性身份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交、地铁、零售商业等行业中。在

2、智能交通中,如果以电子车牌的方式,仅仅用于车辆年审的管理、高速公路ETC和停车场收费时的车辆识别,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假如只是这样的话,就由于没有更多的服务价值,无法承担起智能交通通信的重任。于是,为了使该技术能够更好在智能交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开始扩展其技术领域,试图通过提升功率和采用有源双向的方式,实现路侧信标与车辆的通信。对于900Mhz/2.4Ghz的无源RFID系统,路侧信标需要多么强大的功率,才能提供给车载标签足够的能量?这对于路侧信标天线下的路人、对于驾乘人员来讲,无论是老人、孩子、

3、孕妇,还是未曾生育的小伙子,其射频辐射的强度是无法接受的。而如果以有源RFID的方式用于通信,来大大降低路侧信标的射频辐射,可又如何与当前成熟的数字通信相比?有源RFID的价值如何在身份识别和数据通信之间体现呢?DSRC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智能交通通信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如:ETC)。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该项技术的国外标准、实验场景和应用案例。该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可信赖”,但无法简单实现“无处不在”、“透明”的愿景。更甚于RFID技术,DSRC采用5.8Ghz的微波通信的方式,这使得树木、雨雾、即

4、便是沙尘天气,也会造成无线传播的严重衰减。因此,如果想要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必须大大提高发射功率,路侧信标天线对周边行人、车辆的射频辐射,是在推广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微波炉的频率才2.45Ghz,我们也知道,微波天线前方是不允许站人的,除非功率特别小,如WIFI、或如ETC)。因此,上述RFID技术以及DSRC短程通信技术,都是只适用于近距离(小于10米)的车辆收费以及用于车辆、人口稀少的特殊路段。如果试图在城区中大面积推广,无论是短距离高密度覆盖,还是远距离高功率覆盖,势必影响驾乘人员、路侧信标周边行人

5、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推测,在了解到射频辐射问题之后,人们是难以支持在城区大面积、高功率推广应用的。1、关于个人移动通信网络随着我国4G个人移动实验网的成功,一些朋友开始试图利用高带宽、高速率的4G个人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智能交通。本人认为,4G个人移动通信网络如同3G、2G个人移动通信网络一样,移动通信运营商从主观、客观、技术实现三个方面,均无法支持未来智能交通的需求。从主观上讲:移动运营商自成立之日,最关注的是网络质量与终端客户的需求(本人自1999年开始至2010年底一直负责中国移动某分公司的GSM网络工

6、程和网络优化),即便是学生和农民工也都是潜在的未来高端用户。因此,运营商的通信资源首先要以满足个人终端的语音和数据服务为根本,不可能专门划出通信资源用于智能交通,即便智能交通业务非常赚钱。传媒(内容)、时尚、娱乐、社交是所有运营商的永恒主题。运营商绝对不会为智能交通去牺牲个人终端用户的利益(这一点,从运营商的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对于投诉的考核体系中看出)。另外,运营商也不会在3G网络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再为智能交通铺设一个4G的网络。而当市场发展到需要4G的时候,又如同目前的2G,同样不会给智能交

7、通专有资源。从客观上讲:目前城区中基站高高低低、密密麻麻,运营商难以寻找合适的新的扩容基站站址(运营商的基站房间几乎都是租的,运营商不允许购买房产做基站)。不仅运营商难以寻找新的站址,甚至面临老的基站被要求拆除的要求。运营商已经开始利用所谓的“美化天线”手段躲避老百姓要求拆除基站的要求,已经开始利用半速率(一个语音信道给两个人用)功能这种以降低个人移动通信的质量来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的手段;而老的基站中,塞满了2G、3G通信主设备、电源设备(交流380伏转负48伏)、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空调、消防、庞大的2

8、组蓄电池组,甚至塞入了更多的直放站近端、光纤拉远近端等小区覆盖设备。因此,即便不考虑通信安全,也难以实现4G共站(说明:4G设备是全新的硬件设备,无法通过原有2G、3G设备简单升级完成)。从技术实现上讲:蜂窝个人移动通信环境与带状交通通信环境截然不同,个人移动通信环境复杂,慢速移动,不考虑人身车辆安全,要求语音连续性,而交通通信为视距通信,高速移动,需考虑移动车辆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间歇数据通信。因此,在通信资源分配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