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doc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doc

ID:50893502

大小:35.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doc_第1页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智能交通技术对比-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几点说明“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一文,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探讨,而“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与应用的构想”一文,更多是从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上述两篇文章中,由于没有对当前各种智能交通技术所存在的短板做更多的说明,而且由于交通与通信领域没有更深的交集,因此,容易引起交通业界朋友们的疑惑。本人希望通过一些简要的技术说明,能够得到老师、朋友们的理解和认同。1、关于RFID和DSRCRFID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非接触性身份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交、地铁、零售商业等行业中。在智能交通中,如果以电子车牌的方式,仅仅用于车辆

2、年审的管理、高速公路ETC和停车场收费时的车辆识别,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假如只是这样的话,就由于没有更多的服务价值,无法承担起智能交通通信的重任。于是,为了使该技术能够更好在智能交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开始扩展其技术领域,试图通过提升功率和采用有源双向的方式,实现路侧信标与车辆的通信。对于900Mhz/2.4Ghz的无源RFID系统,路侧信标需要多么强大的功率,才能提供给车载标签足够的能量?这对于路侧信标天线下的路人、对于驾乘人员来讲,无论是老人、孩子、孕妇,还是未曾生育的小伙子,其射频辐射的强度是无法接受的。而如果以有源RFID的方式用于通信

3、,来大大降低路侧信标的射频辐射,可又如何与当前成熟的数字通信相比?有源RFID的价值如何在身份识别和数据通信之间体现呢?DSRC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智能交通通信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如:ETC)。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该项技术的国外标准、实验场景和应用案例。该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可信赖”,但无法简单实现“无处不在”、“透明”的愿景。更甚于RFID技术,DSRC采用5.8Ghz的微波通信的方式,这使得树木、雨雾、即便是沙尘天气,也会造成无线传播的严重衰减。因此,如果想要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必须大大提高发射功率,路侧信标天线对周边行人、车辆的射频辐射,是

4、在推广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微波炉的频率才2.45Ghz,我们也知道,微波天线前方是不允许站人的,除非功率特别小,如WIFI、或如ETC)。因此,上述RFID技术以及DSRC短程通信技术,都是只适用于近距离(小于10米)的车辆收费以及用于车辆、人口稀少的特殊路段。如果试图在城区中大面积推广,无论是短距离高密度覆盖,还是远距离高功率覆盖,势必影响驾乘人员、路侧信标周边行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推测,在了解到射频辐射问题之后,人们是难以支持在城区大面积、高功率推广应用的。1、“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可简单实现“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首先强调了“简单实现”。一个

5、中等城市仅需要几百个路侧信标即可,网络结构非常简单。假设一个城市的路网如同围棋棋盘,无需在361个节点上都需要安装路侧信标,而是仅在横坐标、纵坐标上安装共计38个路侧信标即可,甚至更为理想的方案是在对角线的20个节点处安装路侧信标,即可完成对整个围棋棋盘(城区路网)的全部覆盖。比如北京至郑州的京珠高速,600公里的距离,仅需100个路侧信标;再如:20公里的长安街,仅需4个路侧信标。简单实现,不仅使网络建设投资非常小,而且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高:在网络运营中,其信息库不仅可为不同部门,依据访问端口和权限,提供不同的道路信息(如:公安、交通管理、城

6、市规划),网络运营商更可以通过出售相关道路信息数据,为道路信息服务企业提供端口和基础信息,再由这些中间服务企业进行信息加工,为个人提供增殖的道路信息服务等等(基础性道路、安全信息和公益性的道路信息应该是免费向所有车辆发送的)。2、当前智能交通技术的锦上添花作用不同于当前“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技术,以“服务”为理念,构想中的“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是一个通用的(普适普惠)通信平台,并且与个人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为相互融合的关系。尽管如上所述,本人对于当前的其他智能交通技术应用进行了否定,但仅仅是认为:上述的当前智能交通的技术应该回归其技术的本源,而适用于

7、交通的通信技术需要独立研究。同时,认为上述的当前智能交通技术,完全可以在“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的通信平台之上,(无论是RFID、DSRC还是WiFi)充分发挥其应用特点,从而实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在路侧信标与智能信号灯之间就可以采用Zigbee通信技术;在特殊需求的路段环境下,车辆之间可以直接通过DSRC采用ad_hoc技术,实现更加紧密的通信,并通过“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通信平台,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也只有通过RFID、DSRC、视频等技术来辅助,才能实现更多的交通服务,也正如只有通过与个人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之间

8、的相互融合,才能够更加体现其重要的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