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ID:19944214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_第1页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_第2页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_第3页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一、读正确,不“点读”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辨认文字符号,能认才能读。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并能辨认字音,明白符号的意义,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朗读者需要具有相当的认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认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竖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我们往往允许学生“点读”,而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对于“读正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字一句的读,不加字、不漏字,是“读

2、正确”,能在读准音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及感情的表达也是“读正确”。我想,在我们一贯要求学生“点读”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只能是符合前一个要求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得连贯、通顺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提高。其次,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切不可一字一字地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自己读书也一字一顿点着读。学生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二、读流利,不“加、漏”字平时,要培养学生集

3、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这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为何有些学生在读了课文好几遍后,仍会出现“加字、漏字”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最重要只有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我尝试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也特别会用心

4、评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三、重情感,要美读叶圣陶先生称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正确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实际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就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充分支持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加以引导。1. 多诵读韵文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言语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情趣盎然的儿歌,浅近晓畅

5、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学习心理说,充满音乐美的作品,因为上口、易记,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这也具备了学习成功的重要内部条件。而韵文是言语音乐美和情意美的典型,这些言语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低估的,对朗读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尽管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需指导的课文朗读中来。我在教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运用过这种方法。课文的

6、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的心情。句子出示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喜欢下雪吗?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样?”生答:“很开心!”我问:“那你会喊爸爸妈妈来看吗?”生答:“是的。”我问:“那你能喊给大家听吗?”生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下雪啦,下雪啦!”该生在模仿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我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不作任何提示,但学生已把生活经验迁移至此,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3.利

7、用体态语言的暗示语调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陈望道先生也曾说:“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其中“态势语”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能起暗示作用,如教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些排比句时,我经常用体态语言进行暗示。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的老师的种种表情。经过多次实践的验证,我发现,教师的范读时通过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内心的感情,一定会引起学生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