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总结课件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

ID:20021795

大小:133.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09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_第1页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_第2页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_第3页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_第4页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血管瘤总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血管瘤总结发病机制、表现、治疗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机制肝血管瘤: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

2、和广泛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发病机制激素在新血管组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类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结构——海绵状血管的一部分,可能机制为类固醇如强的松等抑制了血管壁胶原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类固醇具有激发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报道称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

3、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同样临床研究证实,女性激素与肝血管瘤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关联。一项长期随访调查表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随访期间肿瘤增大,但明显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疗者有22.7%,其肝血管瘤直径增大,两倍于对照组。。发病机制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被

4、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有待我们深入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肝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疾病分类(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

5、多。临床表现3.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增强CT、增强MRI、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肝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

6、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2.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肝血管瘤并发症肝血管瘤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少数病人常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此症。3.肝脏肿大:血管瘤长大时会引起肝脏肿大。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肿。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途径。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

7、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而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血管瘤的可能。诊断依据1.B超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

8、>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诊断依据2.CTCT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可多发或单发。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脂肪肝内血管瘤密度较高。瘤内机化较多时呈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有时瘤内可显示不定形钙化。瘤体直径>5cm时,肝叶有明显的变形,表现膨胀性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整齐。CT增强造影对肝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