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ID:20030056

大小:60.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_第1页
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_第2页
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灸护理在皮肤病中的应用梁小红(广东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预防科510000)【摘要】目的根据中医理论,用艾灸的方法应用于皮肤病病人的护理,减轻病人的刺激性反应-瘙痒。方法先对病人的病情辨证论治,艾灸相关穴位,分析自2008年至2013年间的43例皮肤病病人,观察艾灸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43例皮肤病病人中,荨麻疹20例,风疹10例,湿疹8例,顽固性皮肤瘙痒症5例。结论艾灸以温热的刺激作用于经络,通过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营卫和畅的作用,对于血虚、血瘀、湿滞引起的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皮肤瘙痒症状有较快的改善,并以取材便捷,用料简单,操作易学,价格便宜,刺激性小,易为广大病人所接收

2、。【关键词】温热艾灸穴位瘙痒【中图分类号】R24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23-02中国传统医学里针灸学经络学是璀璨的明珠;无伤害,刺激小,成木低是灸法普渡健康的法宝。中医理论中辩证论治是重要的诊疗方法。皮肤病的荨麻疹、湿疹、顽固性皮肤瘙痒、风疹呈多发趋势,其中顽固性的瘙痒症让许多病人倍感痛苦。艾灸的方式简单,但每个疾病的不同,艾灸的穴位是不同的。荨麻疹的成因以肠胃湿热气血亏虚占多数;肠胃湿热型以冬春换季多见。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成因有风燥血虚、湿热阻肤。湿疹的成因有风湿热结、血虚风燥、脾虚湿盛。风疹主要成因邪袭肺卫、热毒炙盛。总结起

3、来这几类皮肤病病因主要有血虚、血瘀、湿滞引起。湿滞引起可用艾灸的穴位主要有曲池、血海、三阴交、百虫窠、丰隆加合谷,及病变部位所从经络的主穴;血虚血瘀引起可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中脘、膻中、膈俞、心俞。艾灸护理旨在为广大同行在常规治疗下多提供一个思路。为顽固性瘙痒症状的病人提供合理性参考。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至2013年在不同的医院及小区护理过43例病人,患者临床诊断包括荨麻症、湿疹、风疹、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等,年龄12—79岁。1.2方法1.2.1对前述病例全部由医生明确诊断,疾病名以病人病历为标准。荨麻疹、风疹、湿疹、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病例数及百分比。分

4、析瘙痒症状中血虚血瘀与发病年龄分布的相关性,瘙痒症状缓解的吋间及治疗次数与年龄的相关性。2结果2.143例皮肤瘙痒症中,诊断为荨麻疹20例(46.5%),风疹10例(23.2%),湿疹8例(18.6%)。皮肤瘙痒症5例(11.6%)。其中湿疹病人8例中,65岁以上老人占4位,43例瘙痒症病人中形体瘦弱有11人,形体肥胖8人。瘙痒症状的缓解与年龄成负相关性,治疗次数与年龄成正相关。皮肤病的高发与生活方式有关,但不同病变发病年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瘙痒症诊断与发病年龄从表2看出荨麻疹风疹病人艾灸后缓解快,复发次数少,一般护理2-4次就不再复发,发病季节性强。而

5、湿疹与皮肤瘙痒症起效缓,治疗次数多。发病原因多由血虚血瘀引起。3讨论灸法的使用早于方药,艾叶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有止血与抗凝血作用,有增强免疫作用。经络冇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营卫学说是经络学的基础,认为营卫循环实质是指免疫细胞在淋巴管-血管-组织间隙-淋巴管的循环,营卫学说对艾灸护理皮肤瘙痒症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这几类皮肤病瘙痒症的主要病因以血虚血瘀湿滞为主。血虚血瘀的患者老年居多,在选穴上,曲池血海三阴交几乎是瘙痒症的经典穴,曲池是手阳明经的合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同吋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所以曲池成为治疗皮肤病的第一要穴。血海,故名思意,血液

6、充沛之地;皮肤瘙痒中医曰有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没,故选血海。脾虚才湿盛,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要穴;同吋灸血海以补脾气。三阴交是肝肾脾三经交汇之穴,脏腑之正气盛,气血充沛,疾病自然就少了。对于湿盛的瘙痒症,增添除湿要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上络穴,通于脾经。百虫窠为为经外奇穴,有止痒奇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奋补益气血之效。对于气血亏虚的血虚血瘀引起瘙痒症,加选足三里补益强壮之穴,中脘为任脉上要穴,为胃经的募穴,八会穴的腑会穴;膻中为气会之穴,膈俞穴八会穴的血会之穴,心俞可鼓动心气,促进循环。血虚血瘀的患者常配合药物饮食调养以养血活血。脾虚湿盛的患者注意饮食休息调理,健脾除湿。治疗

7、过程中常还奋病人瘙痒症状解除,同吋血压也下降的现象。艾灸法的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况吋:高热及阴虚发热不宜施灸;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施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根据本组病例结果分析可见,艾灸护理对于皮肤病的瘙痒症状冇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针灸技术(5〕-2.针灸学,201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