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

ID:20036585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_第1页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_第2页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_第3页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_第4页
资源描述: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枫叶如丹》教学设计之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红红的枫叶,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长久;经霜的枫叶,比初春的红花还鲜艳。经历了寒冷的考验,枫叶才变红了,成熟了,达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枫叶)如此,人生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从结构上来说,文章前后呼应,

2、十分严谨。开头部分由远到近,由浅及深,“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枫叶的有关回忆;结尾两段议论、抒情,既呼应了题目,又深化了题旨。  联想丰富、虚实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联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联想到成熟、收获,由枫树联想到“一位凄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亚的红叶联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实及虚,虚实相生,为我们编织与展现了一个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涵着生命哲理的艺术境界。全文将描写景物与抒发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双向思辨。  文章语言生动,叙议结合。第一

3、部分边叙边议;第二部分以叙为主,先叙后议。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点,恰当地揭示了景与事中蕴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之中又有多样变化,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散文这种体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自然界及人世的热爱,包蕴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应

4、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老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提问题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

5、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教具准备  有关枫叶的课件;优美的古筝磁带;带有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枫叶有个全面的认识。]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

6、叶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进一步让学生对枫叶有所了解,为学习文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学习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

7、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  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