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ID:2005864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1页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2页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3页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4页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早期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症状体征表现不明显[2],给疾病的诊疗带来了很大难度。研究[3]提示,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运动康复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以及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指导临床的目的,本研究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比较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5

2、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确诊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推荐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4]。排除标准[5]:①合并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严重疾病;②有胰岛素或激素使用史;③血钾、血肌酐等指标检测提示异常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08±5.78)岁;平均体重(60.08±7.91)kg;平均病程(7.12±3.58)年;NYHA心功能分级[6]:Ⅰ级16例,Ⅲ级12例,Ⅲ级12例;文化程度:高中22例,本科16例,本科以上2例。对照组患者

3、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66±5.51)岁;平均体重(61.12±8.03)kg;平均病程(7.27±4.0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为11例,Ⅲ级为12例;文化程度:高中20例,本科17例,本科以上3例。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认可,且患者均阅读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按需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7]等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方法,由护理人员将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

4、讲解和科普,对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进行引导和安抚,叮嘱患者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培养健康的饮食规律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告诉患者适量运动对疾病恢复的促进作用,引导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手段,具体内容如下。①运用护理流程[8]:患者入院后及时补充完善相关检查并对基础体征数据进行记录和监测,向患者讲解护理治疗的流程及其目的,安抚患者建立信心,获得其信任和配合。入院1~2天,为患者安排床上被动运动,方式有定时翻身、变换体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小幅度小范围肢体锻炼活动,2次/d。入院第3天,床上被动运动的肢体由腿步逐渐向

5、上肢过渡,若患者病情稳定且条件允许,引导协助其下床进行锻炼活动,如患者身体直立静坐于靠椅,维持时间≥10min,护理人员在陪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运动时间和频率做出调整。若有患者住院时间10d,适当增强训练强度,增加颈肩部活动和适度爬楼梯训练。②心功能分级护理干预: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则需严格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对其关节进行活动,若病情稳定条件允许,护理人員可根据情况协助其展开床上注定运动。指导训练患者及其家属学会自我护理,尽量培养患者完成日常行为如刷牙洗脸的能力。尽早培训患者适应床上排便,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尊重患者感受并制造其隐私空间。若患者心功能为Ⅲ级,则尽早安

6、排指导其进行床边站立、移步训练,坚持5~10min/次,3~5次/d,伴随病情控制逐渐向室内训练过渡,但时刻关注患者身体情况,按时休息促进体力恢复。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引导协助患者练习养成自行离床排便的能力。若患者心功能评估为Ⅰ~Ⅱ级,则开展室内步行训练,1~2次/d,500m/次。1.3观察指标①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患者干预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9]:若患者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分级为Ⅰ级,或者相较于干预前改善2级,为显效;若患者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分级相较于干预前改善1级,为有效;若患者护理干预后心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则为无效。②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根据生活质量评价量

7、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10]:具体指标分为活动能力、健康水平、心理状态及自理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CL-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