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

ID:2006200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_第1页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_第2页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_第3页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_第4页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学案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知识目标:1感受大自然之美;  2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  能力目标:1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2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  3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填空题。  1.阅读教材P37,我们知道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表现_____

2、、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大自然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__________因素及__________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因素。  3.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课堂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聆听心声  1、情境导入:情境材料一:(见教材P37页图片)  图1:滥捕滥杀图2:乱砍滥伐图3:大气污染图4:水污染  认真思考:1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2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  二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  1、自然物种灭绝的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

3、回答后教师小结)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比如:全球化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的不断耗损,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等,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  为此我们呼吁——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吧!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

4、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讨论:(1)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2)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3)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  共同归纳: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

5、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④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走进生活  

6、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三、我的收获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④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事故给人民生活和经济

7、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发生工业污染事故11446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4667起,废气污染事故  大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