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

ID:20062275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_第1页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_第2页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_第3页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核博弈新工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德性  引言  2010年核安全峰会与第八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召开,然而两个会议都收效甚微。朝鲜、伊朗等热点问题的出现更是时不时将核问题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谈核问题就离不开谈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这一关键性条约。  国外学者对《条约》的研究相对较早,中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介入相对较晚。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表:  20世纪60至70年代是《条约》研究的起步阶段。这时《条约》刚刚签订,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在于不签署国家、前景与评价方面。代表观点分为绝对的悲观主义:核武

2、器的扩散是不可避免,《条约》效用是有限的绝对悲观主义观点;有条件的乐观主义:赞同某种形式的核扩散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核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主要核大国还是应该遏制核武器扩散;悲观主义的怀疑论:不能完全确定进一步的核扩散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但对前两派的观点都表示不赞同。  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条约》维持了下去,国际社会没有出现新的核国家。这时学者对《条约》进行了批评和反思,代表者有IanBellany,CoitD.Blacker和JosephGallacher等人。  20世纪90年代,《条约》得到了无限期延长,学者转而探

3、寻《条约》得以维持的原因。国外的代表学者有GaryT.Gardner,Tripdi.Paolo,JohnSimpson等,而中国的代表学者有祈学远,李少军,王君,周宝根等。  进入21世纪,核国家增多,学者对于《条约》的研究也更加细化,除了研究具体某个国家的核问题如朝鲜、伊朗等,还回顾《条约》的过去,对《条约》的未来提出担忧。国外的代表学者有JosephS.Nye,RobertMamara等。中国学者有所增多,如田景梅,胡思得等。  这些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国际政治的框架内进行思考研究。而约瑟夫?奈从道德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

4、条约》,开辟了新的角度,突破了政治框架。于是,笔者便试图从道德性角度来挖掘《条约》的缺陷。  一、对约瑟夫?奈《的道德性》的简述  2005年6月,《商务周刊》刊载了一篇约瑟夫?奈的题为《的道德性》的文章,引发了各国对《条约》的道德性的思考与争论。  “不公和伪道德”是约瑟夫?奈和本文论述的关键。对于“道德性”的定义,约瑟夫?奈并没有给出唯一的确切解释。他认为,“如果把公平公正和对后果的重视看作道德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那些国家怎样在达到某种条件的情形下接受不平等拥有核武器的美德……但是,如果《条约》是建立在对风险客观实际

5、的评价基础之上,那么它不是虚假的。”  约瑟夫?奈指出《条约》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辩论上,而更主要建立在各国利益与其谨慎行动之上。因为该条约避免了约翰?肯尼迪的核武器扩展的预言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社会避免了政治连锁反应和“豪猪理论”背后的危险。约瑟夫?奈认为国际社会对伊朗、朝鲜等国家施加压力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假如会引发风险的危险涉及到了每个人,停止核武器扩散的政策就比讨论某一个主权国家是否有权做它们想做的事更具有道德意义”。  二、《条约》的道德性是国际社会核博弈的新工具  2.1道德性  道德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变化性,是一个非常难

6、以衡量和统一的指标。虽然在在当前的国际政治领域,“道德性”已经被部分国家拿出来大做文章,但是学界没有规定出“道德性”的唯一标准或者一个能够令大多数人信服的权威定义。正如罗素所认为的“大部分流行的对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心理学”,目前国际社会对“道德性”领域的研究尚未十分关注。学界关于国际法的道德性问题的论著更是聊聊。而且,《条约》的道德性问题也是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  约瑟夫?奈对《条约》道德性问题的界定是可以部分采纳的。“公平公正”的标准是指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的不对等。而“对后果的重视”是指某些国家不会为了

7、自身利益滥用核技术,无视国际核秩序,违背《条约》,将其他国家置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条约》签署国对承诺的违背是不道德。  但是,约瑟夫?奈同时也将“对风险客观实际的评价”算作是道德与否的标准之一。笔者对此并不认同。约瑟夫?奈的这种做法就是从客观实际后果出发去反向推导行为国的动机。单一的结果决定论是片面的,这很有可能会造成对行为国的动机的误解。并且,在国际政治中,权力与道德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不可能离开权力谈道德。对客观风险进行评价的评价者以及它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程度,都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社会对行为国的评判。因此,将“对风险客

8、观实际的评价”作为道德性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原文中明显的定义,在文章的结尾处,约瑟夫?奈对“道德性”的界定有了一个置换――从原来针对单个国家的道德意义转变成了对整个国际社会的道德意义。于是他得出了“假如会引发风险的危险涉及到了每个人,停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