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

ID:20063930

大小:60.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_第1页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_第2页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敏结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率和药敏结果的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513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13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感染301例,阳性率58.7%(301/513);其中Uu阳性173例,占57.5%(173/301);Uu合并Mh阳性108例,占35.9%(108/301);Mh阳性20例,占6.6%(20/301)。药敏结果显示强力霉素敏感性最强(88.0%),其次为交沙霉素(84.9%)、米诺环素(84.5%)。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诺氟沙星(81.0%

2、)、红霉素(73.2%)林可霉素(70.0%)结论:加强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对掌握支原体流行状况、耐药程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治疗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支原体;泌尿生殖道;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体积小、结构简单的原核微生物,对呼吸道和生殖泌尿道有天然亲和力。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均与泌尿生殖道疾病密切相关[1],是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上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早产及自然流产等越来越多[2]。近几年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致使女性罹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后病程迁延、反复发病,

3、严重损害女性身心健康,合理选择敏感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因此,本文对513例疑似支原体感染女性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13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齡为12〜67岁不等。同一患者多次送检只采用第一次送检结果。1.2方法1.2.1标本采集用消毒棉拭子擦去尿道口或宫颈口多余分泌物,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1〜2cm)处轻柔旋转并保留(10〜30)秒,采集宫颈分泌物,置于无菌管内,立即送检。1.2.2检测方法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泌尿生殖道病原性支原体药敏定量培养板检测盒,

4、包括培养基和药敏条。先将采样后拭子在运输培养基中接种然后全部倒入生长培养基中,充分复溶混匀。用100PL移液器分别加入检测条的各孔中,用无菌石蜡油固封37°C培养24〜48h后在阅读仪上判读结果。1.2.3检验结果判读采用肉眼判读,培养基颜色呈桔黄色该孔为阴性,变成桃红色为阳性。当药敏孔出现阳性时,说明被检测的支原体对该孔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无效。对于Mh来说,由于生长缓慢,24小时后颜色变化较弱,结果以48小时记录为准。在健康人泌尿生殖道中,也可能检测到Uu或Mh,但90%;对Uu+Mh混合感染患者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药物敏感率均>70%;对于单纯Mh感染患者敏感性较

5、高的抗菌药物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和林可霉素,药物敏感率均>90%。对单纯Uu感染患者耐药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为林可霉素和诺氟沙星,耐药率均>75%以上,其余抗菌药物耐药性均70%,上述结果与周晓娟[5]研究结果一致。Uu、Mh和Uu+Mh三种感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不建议作为临床经验用药的首选。混合感染患者可能有协同耐受的作用,其耐药性要高于单纯感染患者。本研究结果还显示,Uu对林可霉素耐药率迗100%,对诺氟沙星耐药率迗75%,但对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均张帝开等[6]研究认为临床从宫颈分离出Uu,评价其感染状态和携带状态时应持慎重态度。张倩等[7]研究

6、认为临床分离出的Uu应以测定结果为104CCU/ml为界限,对Uu呈阳性且测定结果〉104CCU/ml患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Uu虽呈阳性但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