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辨析题汇总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

ID:20067805

大小:52.02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9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_第1页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_第2页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_第3页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_第4页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辨析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辨析题1、“科学之科学”的提法正确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棵不结果实的花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

2、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2、答案要点:(1)正确。从认识论上说,唯心主义是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绝对化的结果。(2)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不排除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是不结果实的花。3、答案要点:(1)正确。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三、辨析题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2、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3、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4、世界统一于存在5、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7、“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三、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

4、的个性。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性的关系。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3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前进的变化和倒退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不仅是运动变化的,而且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机械论、循环论也承认变化,但不承认发展,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这一命题抹煞了是否承认发展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4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

5、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5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

6、发展到出现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时候才产生了意识。6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意识反作用客观外界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7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感觉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形式,是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8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电脑是对人脑功能的模拟,某些方面代替人脑,但电脑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不具人类意识的社会性,更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力,所以电脑不可能全面取代和超过人脑。四、材料分析题(请根据结合所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1、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有

7、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这个人立即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便安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当船停泊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他的剑,结果徒劳无益。作者在故事后边发了一通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尖锐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不知时变的人。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内容。2、古希腊有一个喜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