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

ID:20075487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_第1页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_第2页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_第3页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对新课改的思考【摘要】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遇到困惑,这是无可厚非的,教师应该从困惑中竭力地走出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自身的学养能力,这样,面对困惑,我们不会再无奈和茫然了,而将会有更多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课程改革;教材;教育体制;教师负担【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1-0043-022001年,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幵始实施。此次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震撼性的,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其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和不解。1.新教材在教学内容

2、选择、编排和例题设计上存在不足新教材虽然新增加了一些直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这显然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分类”“位置与顺序”“观察物体”等。二年级教材中的“图形与变换”(特别是平移与旋转的引入),以及统计方面的相关内容。我们在此显然乂应深入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诸如此类学生经由H常生活即可自然获得的生活知识(除去“左右”“上下”“前后”等概念以外,“观察物体”显然也是这方面的乂一实例)是否真有必要列为数学课程的专门教学内容?或者说,这些内容是否仍可按照老教材那样只是作为相关学习内容的附带成分得到恰当的处理?新教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相关内容都设计了主题图创

3、设情境以导入新课,确实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数学生活化学家。但这也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图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出示:教师画到黑板上,不现实,姑且不说教师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时间也不允许;利用多媒体演示,不说我国广大的农村学校,就是我们城市的小学乂有几个学校能班班利用多媒体上课?节节课都用多媒体?最后就只剩下让学生看书体会了。我校也有多媒体设备,我每学期使用的次数并不多,多见于公开课的使用。有人说,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例子,教师自己去组织活用教材,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奋多少?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奋多少教师能有这个时间去重新组织教材,活用教材。新教材在传授知识上,基础性与系统性有点脱节。过去

4、的范例教学,例题的解题思路、书写步骤、格式都印在课本上,使学生在解题遇到闲难吋通过看书能有个很好的参考的样板,也很适合自学,而且后面配了相应的习题,供学生巩固,很系统,学生知识掌握的很扎实。新教材则不然,例题没几个把解题步骤印完整的,好象开放性增加了,但细看你会发现,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有的甚至比例题要难很多,老师如果不讲,一般的学生很难解答出来,练题更是类型多多,范围很广,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很多吋候都变成了老师在讲,而不是学生在巩固提高。蜻蜓点水式的编排,学生知识掌握的很不牢固,这种完全打破了原冇学科完整知识体系的编排难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吗?1.教育体制制约着学校教育从教育现状

5、看,人们对素质教育远没冇从内心真正接受,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教育0标与国家要求的素质0标相去甚远,甚至逆向运行。我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使社会、学校、家长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推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高考制度无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升学率等对各校进行实质上的排名排序。与此同吋,就业单位对学历的过分要求以及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也刺激学校强化砬试教育,促使学校、家长、学生负重前行。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是否又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确实令人担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

6、配合,三者应是各有其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然而事实上我国的家庭教育之薄弱、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之深广、学校教育的理解之片面均令人担忧。大多数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他们只是满足于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盲目地送孩子进各种培训班,买各种辅导材料。他们口头上要孩子好好学,而遇到实际问题吋又一味地袒护孩子,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如:学校教育学生应诚实、勤劳、尊老爱幼等,可家长往往溺爱子女,根本就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冇的其至放纵孩子为所欲为,导致孩子惟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道德。社会教育上,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成风,把被实践证明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理论”加以合理化,

7、给他戴上“创新”的桂冠,堂而皇之地干扰正常的教书育人。在这样的错误理念指引下,家庭教育呈现空白,社会教育误导家长学生,导致学校教育不堪重负,最终损害的是孩子的未来,是中国的未来。1.现在的教师负枳过重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研宄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并II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1教1教材,而要1用1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