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

ID:20100312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9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_第1页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_第2页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_第3页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_第4页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经典“三不朽”说评析添加时间:2009-7-2315:24:25来源:中国苏轼文化网郑庆生   儒家关于立德立功立言的著名论断,即“三不朽说”,是其人生理论的根本观点,核心成分,涉及到人生能不能死而不朽、如何才算死而不朽和如何才能死而不朽等重大问题,后世传播甚广,影响极大。我们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根据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它重新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科学的认识,变成文化的营养。   一、三不朽说的提出和传播   三不朽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是由鲁国一位德高望重、主管外交的大夫叔孙豹提出的。 

2、  这年,他出使晋国。双方会见时,晋国执政范宣子问他:“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   他开始很谦虚,只是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范宣子见他没有回答,就主动讲了自己的理解。他说:“我的祖先,从尧舜到现在,一直后继有人,香火不断,并且都是做大官,掌实权,算得上死而不朽了吧!”他的意思是:能够让自己的宗族延绵不断,就可以算作死而不朽。   叔孙豹见范宣子已有成见,真想讨论,就诚恳但针锋相对地说:“据我所知,能够让世代保持贵族地位,让子孙都享有官禄,这只能叫做‘世禄’,不能算做不朽。鲁国以前有个大夫,名叫臧文仲,他屡

3、建事功,多有高论,他死了以后,他的话仍然流传后世,发挥作用,这才算作死而不朽。说完这话之后,他进一步归纳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样,就提出了三不朽说,或“三立说”。   叔孙豹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上有立德:大上即太上,可以理解为远古的皇帝、尧、舜时代,也可以理解为最高的境界。立德,可以理解为王侯所追求的以德治国,也可以理解为树立个人道德品德。全句意思是说,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   其次有立功:立功,可以理解为武士英雄依靠武功,拯救危难,也可以理解为一般人士树立功业。

4、全句意思是说,次一个境界是建立功业。   其次有立言:立言,可以理解为文人学士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也可以理解为一般人士树立言论。全句意思是说,最后是树立言论。   我国现代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前几年在题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报告中,通俗地说:立德也就是做人,立功也就是做事,立言,是做学问。最重要的是做人,其次是做事,最后是做学问。这是对三不朽说内涵的现代解读。   三不朽说出自《左传》,所以,它的传播与《左传》地位的提升,是密切联系的。   在汉代,保守派认为,三不朽说与“五伦孝当先”相左,不能看得太重。虽经三次论战

5、,《左传》尚未成为官学教材。但儒家重视探讨人生,不能回避死而不朽问题。到了魏晋时代,《左传》就进一步流行开了。唐代以后,三不朽说得到三种强化:一是官方把《左传》变成官学教材,千余年不变。二是皇帝对立德立功立言成绩特别突出的儒生,实行册封,“配享”文庙,与孔圣同列。董仲舒、程颢、张载等都是配享者。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纂官张廷玉,死後也配享太庙。到民国时期,配享者增到160多人。杭州海宁的东山脚下,建有“三不朽祠”。三是明清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只限于在四书五经中出题,把文化人的注意力都引导到苦读经典、谋取功名上。 

6、  经过这些措施,三不朽说渐渐广泛传播开来。   二、三不朽说的局限与精华三不朽说本来是新兴地主阶级提出的,为他们的统治服务的,其立德、立功和立言,均有地主阶级的标准,只能以利于地主阶级统治为界限;如有逾越,则绝不允许,甚至会斩尽杀绝。   不仅如此,在古代,对于一个具体皇帝来说,下属功高盖主便不能容忍。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就总是害怕功臣夺他的权,连已经60多岁、一直忠于他的相国萧何也派人监视。萧何为了让他放心,只好故意干一些让百姓不满的事,显示自己并无野心。一天,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太少,百姓缺衣少食,奏请刘邦把上林苑的荒

7、地分给百姓,刘邦就认为萧何自己取悦于民,讨好名声,顿时大怒,下令将其逮捕。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也以各种借口,把跟他打天下、功劳很大的文武大臣除掉。孟子从北宋时期开始就配享文庙,可是朱元璋发现他讲过“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自认为损害了天子神威,不利于巩固皇权,就命令儒臣,删节《孟子》。   必须看到三不朽说这种阶级局限性。   但是,当时提出三不朽说的地主阶级是先进阶级,它是要求社会进步的,三不朽说也必然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存在着合理的内核。   1.它揭示了人生可能具有的永恒意义   人生在世,有生必定有死,概

8、莫能外。但是,人们普遍不愿早死,希望永生。那么,人们能不能永垂不朽呢?三不朽说的回答是肯定的。   从特定意义上说,此论具有真理性。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社会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其言论和行动总会受到社会和周围人们的肯定或否定。社会与周围人们的肯定或否定,又总是根据这个人对社会和周围人们的有用性。如果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