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其化合物

碳和其化合物

ID:20104878

大小:8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碳和其化合物_第1页
碳和其化合物_第2页
碳和其化合物_第3页
碳和其化合物_第4页
资源描述:

《碳和其化合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榆林市苏州中学理化生课时计划科目化学年级高一学期第二设计者总课时课题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三章第1课共2课时课型新课检 查记 录初备年 月 日复备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教 学目 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

2、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2、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重 点难 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 学方 法实验探究、自主归纳。教 学准 备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3、意图新课导入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新知学习指导阅读阅读P60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阅读教材第60页至61页有关内容展示模型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仔细认真的观察这三种模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

4、异形体)。2.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4.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5.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建议课前布置任务,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老师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1、相同。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2、介绍

5、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新知学习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过渡】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有着重要用途的两种含碳无机化合物——碳酸钠、碳酸氢钠。认真听讲,听老师讲解关于碳的知识,并积极思考问题。通过熟悉的知识引导。【方法导引】你

6、已经知道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类似物质性质的方法来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根据老师的方法引导,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学习探究【活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实施步骤>:1、分组(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建议提前完成分组)2、提出假设3、探讨实验方案4、实验并做好记录5、找两个小组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做好表现性评价。根据汇报成果由学生归纳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教师点评并板书。Na2CO3+2HCl=2NaCl+H2O+C

7、O2↑NaHCO3+HCl=NaCl+H2O+CO2↑加热NaHCO3+NaOH=Na2CO3+H2O2NaHCO3======Na2CO3+H2O+CO2↑通过画表格的形式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问题讨论】(1)如何鉴别一种固体物质是Na2CO3还是NaHCO3?(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如何转化?碳酸氢盐H2CO3加热,加碱碳酸盐(3)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依次回答老师给出的三个问题。并做笔记记录。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碳及其化合物间可以相互转化

8、。那么,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是怎样转化的呢?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指导阅读阅读P64-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