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

ID:20112086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_第1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_第2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_第3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_第4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动与静教学设计高各庄小学赵凤山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荡秋千”、“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三、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2、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电扇,多媒体课件。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让两组同学来模拟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并分析对两组学生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同学演示:第一组行走,第二组不动。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

3、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为什么你

4、会这样想?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2.想象:夜晚,月亮走我也走的情景。3.观看荡秋千的图片。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会见到很多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秋千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新课教学1.举例探讨教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

5、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教师:现在我要求四人一组,同学之间对此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

6、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2.运用多媒体演示孩子“荡秋千”的片段。提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

7、同学相互交流质疑。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让学生交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3.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科学用语,讨论课本插图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拓展活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断例子中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

8、9);1.9thequalitycheckout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