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ID:2014855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_第1页
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_第2页
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鼎坚临证经验举隅庞勇赵利华黄瑜王刚卢琰琰【关键词】黄鼎坚针法疏通经络  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临证40余年,勤求古训,探《灵枢》,问《甲乙》,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临床应如桴鼓,现将其临证经验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1重视手法,缓慢进针,分层取气,得气为先  黄老继承名医朱琏的“缓慢进针法”,并有所发挥,提出进针要“轻、稳、准”,黄老指出,临床上采用缓慢捻转进针时,往往在针入皮肤层时会产生刺痛感,若要避免刺痛感的出现,最为关键一点是在皮肤层的捻转操作要尽可能轻巧且幅度要小(常小于1

2、5°),下压指力的运用要均衡适当,根据患者肌肤张力来调控。实压虚捻,在皮肤层进针时患者通常可感觉到一种轻微麻胀及感传,即所谓的“皮肤感”。黄教授认为这种“皮肤感”也属于正常针感之一,如果应用快速进针时则难于感受得到。在缓慢进针、行针过程中所引发的此种得气感觉,是针刺刺激皮肤浅层得气时皮部络脉之气被激发的表现,因而易于循经脉线扩散或由穴位处向外辐射,这种感觉的出现也同时有利于深层得气感的获得,使得针刺过程中于皮肤、浅、深3个不同层面均能获得针感,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疏通经络”的作用,这正是

3、缓慢捻转进针法的优势所在。  曾治1例女性患者,31岁,2006-09-16就诊,诉左侧偏头痛时发2年,近日加重,诊见左侧头痛,伴头重,头有汗出,纳寐差,舌淡红苔厚白,脉细滑。此为少阳经气不利,气机失调而致。取左侧风池,足临泣,用缓慢捻转进针法进针,当针尖刺入皮下时,反复轻轻地捻动针柄,局部出现牵扯感,且往远端扩散,随后“紧捻慢进”使针感向左侧头角放射,连续行针2min,患者述疼痛逐渐减轻,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2min,起针前疼痛基本消失,巩固治疗2次获愈。  2师古不泥,选穴精当  

4、黄老博览群书,精于岐黄,临证师古不泥,独具卓见。黄老认为针灸治病,辨证是基础,而选穴的准确性和适当配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黄老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临床中也逐渐总结出一些独特的经验用穴。黄老提到,失眠患者大多在玉枕穴有压痛反应,且该穴压痛反应的轻重又常常与失眠持续时间长所致的复发性口腔溃疡、麦粒肿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曾治疗一位失眠3个月的患者,其失眠情况较为严重,常常彻夜不眠,在经络腧穴检查时发现双侧玉枕穴有明显的压痛,并由此反应推断出患者时常患口腔溃疡,经检查也证实在上唇处确有一尚未完全愈合的

5、溃疡。该患者经针刺玉枕穴为主治疗,2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每晚基本能安睡约5h,第4次治疗后每晚能睡6~7h,共10次治疗即愈,疗效甚为明显。  十七椎穴位于督脉上,具有益肾调经、通络止痛的作用。黄鼎坚老师在临床上采用十七椎穴安全留针法治疗痛经,常常收到满意的疗效。兹举一例说明。女,22岁,每于经前或经期出现小腹腰骶疼痛3年余,曾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来诊时恰值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冷痛拒按,痛势剧烈难忍连及腰骶,经行不畅,经量少且色暗有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查舌质淡暗,苔白,脉弦

6、紧。诊断为痛经,证属寒凝胞宫,淤血阻脉。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为法,穴位取十七椎穴加肾俞。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取十七椎穴用1.5寸毫针刺入约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在得气后仍继续行针约30s以加强刺激,令针感向小腹传导后留针,同时用艾条温灸该穴;然后取双侧肾俞穴用1.5毫针刺入约1.3寸,施行补法并使针感下传骶部后留针。腰腹疼痛在留针约5min时开始缓解,其余症状亦随之明显减轻。共留针25min。治疗结束时先取出肾俞之针,再将刺入十七椎穴之针退至皮下,然后横向平刺入1寸,按压局部及活动均无痛楚和不适

7、后用胶布固定,安全留针24h。次日采用同样方法治疗,两次痊愈。  3针、灸、药并施,各展所长  针、灸和中药一样,都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医学入门》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亦如孙思邈所说:“只知针灸,不知用药,或只知药剂,不学针灸,只知医术的一半”、“知针知药,固是良医”。这说明针、灸与药,各有其适应症和特点,临床不可偏废。  曾治一瑞典患者,女,41岁,2004-12-05初诊。述自幼体弱,13岁患哮喘,平时以激素药片内服,发作时加喷剂,虽能缓解但咳嗽不停,且易感冒、肠胃不好,不

8、慎进寒性食品即泻痢,月经依时下但量少色暗淡,曾6次怀孕,每至4~11周即流产。现喘咳,咳嗽,咳声重浊不扬,痰白,不易咯出。现每天口服可的松1000mg及喷剂4次/d,精神差,说话声低,无力,觉胸憋气短,四末发凉,背恶寒,纳少,寐可。查:脉细滑数舌质淡红苔白,单瘦,肤欠润华,指甲少荣。黄老认为此因禀赋不足,脾胃气虚,痰湿内生,外感风寒引动伏痰则发本病。诊断:①哮喘(虚寒证);②胃肠功能紊乱;③滑胎。治法:以健脾化痰、温肺止咳为法。针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太渊、风门、肺俞/膏肓、脾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