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

ID:20161222

大小:5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_第1页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_第2页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_第3页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_第4页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别样的作业设计带来别样的课堂效果*摘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布置最少的作业,让学生最感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是我们设计作业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倡导作业减负的今天,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别样的;作业设计;课堂效果上完课,布置完作业准备回办公室。从教室的一个角落传出一个异样的声音:“要是有不用写的作业该多好”。我猛地一愣,带着沉思回到办公室。七年级的学生,课程增加,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的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不写的作业”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初中生活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为我们教师创新作业设

2、计、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提出了新的尝试和挑战。一、“讲”的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时,我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导入。发现学生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于是让学生讲述知道的神话故事。学生讲了“女蜗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故事。看学生意犹未尽,我灵机一动,布置学生课下分组准备以下这些传说故事:“燧人氏”“有巢氏”“炎黄传说”“共工头触不周山”“尧舜禹禅让传说”等。第二节课课前,抱着履行检查义务的心态,我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讲分配准备的故事,谁知学生饶有兴趣,争先恐后的讲个不停。导致新课预设内容没有完成。课下还有不少同学提议今后课堂上

3、多讲故事。七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初的教学中,我都会或多或少的讲几个故事,来吊吊学生的胃口。“夏桀与亡国公主令令喜的情仇故事”“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牢牢地把学生的心吸引在课堂中。学生“上当”后,根据教学的需要我把讲故事的任务设计成作业,让学生课下查资料准备。上册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这一课涉及的成语故事,课堂中“退避三舍”“一鸣惊人”

4、“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围魏救赵”“窃符救赵”“胡服骑射”等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把课堂推向高潮。期中考试,我所带班级的历史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我心里窃喜,这是学生喜欢上了历史课。以后的历史课堂中,“纸上谈兵”“城门立信”“指鹿为马”“鸿门宴”“七王之乱”“三顾茅庐”“诸葛亮七擒孟获”、“闻鸡起舞”等的历史故事既让学生享受了历史课堂,又让学生懂得了励志和做人的道理。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想这就是教者最大的成就感。二、“问”的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如果没有基础知识铺底,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一般情况下,都是课前由老师提问学生,

5、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课前突击复习,对知识的巩固显得很是被动。这便是教学质量难以有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学期,根据学习内容我尝试着,把“提问”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教材内容在课前给老师提问题,由老师回答。为了难住老师,学生在课前肯定会对教材内容进行熟记消化,这样才能提出问题。学生由被问者变为提问者,角色的转变带来课堂效果的截然不同。“问”的作业布置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还在无形之中激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上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我布置让学生下节课前提问老师。有一位学生要我回答中国古代史中统一的王朝。学生显然是有备而来,回答完毕后,因为归纳统一的王朝时提到西

6、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对西晋的历史又涉及很少,我用询问的语气希望这位同学讲一讲三国末期各国的情况及西晋短暂统一的历史。这位学生迫不及待的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刘禅、孙浩、司马懿、司马炎这些历史人物在这位学生的描述中栩栩如生。大课间去教室巡查,发现学生还在饶有兴趣地谈论着。三、“读”的作业把握历史空间概念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说过:“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与课本紧密结合,是取得历史有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教学生更有效的运用历史地图来学习历史,我把读教材与读历史地图结合起

7、来设计成作业。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字内容转移到地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材内容再现出来。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我布置学生熟读教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后,找学生指着屏幕上的地图将过程复述出来。下册第一课,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点、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是考查学生历史空间概念的一个很好地例子。用同样的办法,学生熟读教材达到能脱离课本复述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自北向南把水系、水系连接的段、段连接的点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如果学生出错,教师课前在地图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